[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9659.7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胡又佳;刘艳;龚桂花;朱宝泉;刘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P35/02 | 分类号: | C12P35/0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睿 |
地址: | 2000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氨基 头孢 发酵 培养基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耐青霉素酶、疗效高、毒性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接上不同侧链而得到的半合成抗生素。7-ACA的分子式为C10H12N2O5S,分子量为272.28,化学名称为3-乙酰氧甲基-5-硫-7-氨基-8-氧-1-氮杂二环辛-2-烯-2-羧酸,熔点300℃,等电点pI3.5,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目前已知的7-ACA制备方法,工业上主要以化学法和生物酶催化法由头孢菌素C(CPC)获得。CPC是由顶头孢霉(Acremonium chrysogenum)产生的。由于化学裂解法环境污染大,原料成本高,因此7-ACA的生产以酶法转化为主。现有生物酶催化法包括两步酶法及一步酶法。两步酶法已用于工业化生产,其涉及两个酶(D-氨基酸氧化酶和戊二酰基转移酶)分步催化。一步酶法用头孢菌素C酰基转移酶直接催化CPC形成7-ACA,目前还没有工业化,技术上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国专利申请200810205094.0中公开了构建的一株重组菌,将头孢菌素C酰基转移酶基因导入顶头孢霉中,并一步发酵产生7-ACA,但是其发酵水平比较低,与生产水平差距较大。本发明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这个重组菌通过改进发酵工艺从而提高7-ACA的发酵水平。
重组菌由于导入一个外源的头孢菌素C酰基转移酶,而原先头孢菌素C的发酵条件有一部分并不适合头孢菌素C酰基转移酶在发酵过程中发挥最大酶活将原发酵产生的头孢菌素C转化成7-ACA,因此,需要对该重组菌进行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成分的优化,使重组菌在适于7-ACA生产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提高7-ACA的发酵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大规模、高效率生产如式I所示的7-ACA的发酵培养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发酵培养基生产7-ACA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如式I所示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发酵培养基,以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总体积计,它含有:
4.2-18%(g/100mL)碳源;
10-12%(g/100mL)氮源;和
微量元素溶液;
以所述微量元素溶液的体积计,其中含有ZnSO4·7H2O 0.2-13.2(g/100mL),CuSO4·5H2O 0.2-0(g/100mL);
所述金属离子包括钾、镁、钙、铁、和锰,以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总体积计,其中CaCO3 0.1-1%(g/100mL);
所述发酵培养基pH 5.0-10.0;
上述发酵培养基中,较佳地,其中含有CaCO3 0.1-0.8(g/100mL)。
上述发酵培养基中,较佳地,在所述微量元素溶液中,含有ZnSO4·7H2O 0.2-13.2(g/100mL),CuSO4·5H2O 0.1-0(g/100mL);更佳地,在所述微量元素溶液中,含有ZnSO4·7H2O 0.2-3.3(g/100mL)。
上述发酵培养基的pH 7.0-10.0。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发酵培养基,以其总体积计,它含有:
4.2-18%(g/100mL)碳源;
10-12%(g/100mL)氮源;和
微量元素溶液;
以所述微量元素溶液的体积计,其中含有ZnSO4·7H2O 0.2-3.3(g/100mL),CuSO4·5H2O 0.1-0(g/100mL);
所述金属离子包括钾、镁、钙、铁、和锰,以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总体积计,其中CaCO3 0.1-0.8%(g/100mL);
所述发酵培养基pH 7.0-9.6;
所述碳源包括淀粉、糊精、葡萄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9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