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本体法氯乙烯、丙烯酸酯多元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08341.7 | 申请日: | 201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5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桂先伦;欧阳远哲;吴运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江市运通塑料助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14/06 | 分类号: | C08F214/06;C08F220/14;C08F220/18;C08F2/02 |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魏常巍 |
| 地址: | 64111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本体 氯乙烯 丙烯酸酯 多元 共聚 树脂 制备 方法 产品 | ||
1.一种本体法氯乙烯、丙烯酸酯多元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丙烯酸酯单体和氯乙烯单体为原料,取10-30%原料重量的氯乙烯单体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作用下生成氯乙烯预聚产物后,使剩余的氯乙烯单体与预聚产物混合,然后加入丙烯酸酯单体,于搅拌条件下在40℃-80℃温度聚合,待转化率为70%-90%时终止反应,生成重均聚合度为83-87%、平均分子量为1000-1300的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中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分数为5-40%,氯乙烯单体的质量分数为9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氯乙烯预聚产物的重均聚合度为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至少两种含有2-8个碳原子数酯基的丙烯酸酯,具有最长主碳链的丙烯酸酯单体与具有最短主碳链的丙烯酸酯酯基碳链碳原子数相差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剩余原料与氯乙烯预聚产物进行共聚反应是在0.65-0.75Mpa压力、55-70℃温度下进行,所述氯乙烯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的熔点均低于所述反应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物引发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与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按1:2~2:1质量比混合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重量为0.02-0.08%倍原料重量,反应过程中,引发剂在反应体系中的实时动态质量分数不大于0.05%。
9.按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江市运通塑料助剂有限公司,未经内江市运通塑料助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834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