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显示集成化多模接收通道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08091.7 | 申请日: | 201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2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程焰平;桂勇峰;袁同力;张琦;莫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1S7/36;G01S13/9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段 合成孔径雷达 地面 目标 显示 集成化 接收 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载合成孔径(SAR)雷达接收技术,为一种X波段SAR/GMTI(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显示)集成化多模接收通道,应用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背景技术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侦察系统由于其全天候、全天时、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正被国际市场广泛关注。目前SAR雷达系统接收机很难同时满足体积、重量、集成化及多模要求,本发明的接收机作为SAR雷达整机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采用MMIC器件的金丝互联技术,以实现微型化设计,而且,采用多模式增益控制及多模式带宽控制,以实现系统的多径向分辨率及多动态控制要求。同时,由于本接收通道包括宽带正交解调功能,为了减小体积重量,其内部采用表贴元器件,与其他部分采用嵌入式互联方式。随着机载SAR雷达系统的发展,其不仅对系统的体积、重量和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而且对地面目标的径向分辨率、动态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受机载平台载荷能力的限制,X波段SAR/GMTI集成化多模接收通道必须实现大动态、集成化、微型化、多模融合及强电磁兼容性,本发明就是解决大动态、集成化、微型化、多模融合及强电磁兼容性设计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X波段SAR/GMTI集成化多模接收通道,该接收通道可为雷达系统实时实现回波接收处理,其发明特点是大动态设计、集成化设计、微型化设计、多模融合设计、强电磁兼容性设计,实现了集成化和通用模块化。
采用新技术设计了多模式幅度控制及多模式带宽控制超外差接收通道,此多模式控制不仅使接收机满足性能指标(包括大动态)的要求,而且,模式带宽控制采用的开关选择方法,大大减小了接收机的体积。为了满足接收机体积小、重量轻的要求,运用了裸芯片限幅器、MMIC放大器、MMIC补偿放大器、MMIC中频放大器的设计及金丝互联技术,同时,各功能电路采用了嵌入技术,特别是I/Q正交解调及模式控制电路的嵌入技术,使得整个接收机的体积、重量大大减小,满足机载SAR/GMTI雷达对接收机的体积、重量要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显示(SAR/GMTI)集成化多模接收通道由双定向耦合器1、限幅器2、放大器3、滤波器4、AGC(自动增益控制)5、补偿放大6、混频器7、第一中放8、模式控制9、数控衰减10、第二中放11、I/Q正交解调12组成。
双定向耦合器1输入端分别为回波、TR测试及接收测试信号入、其输出连接限幅器2、限幅器2输出连接放大器3、放大器3输出连接滤波器4、滤波器4输出连接AGC(自动增益控制)5、AGC自动增益控制5输出连接补偿放大6、补偿放大6输出连接混频器7、混频器7的另一输入为本振信号、混频器7的输出连接第一中放8、第一中放8的输出连接模式控制9、模式控制9的输出连接数控衰减10、数控衰减10的输出连接第二中放11、第二中放11的输出连接I/Q正交解调12、I/Q正交解调12的输入为相干本振信号、I/Q正交解调12的输出为I、Q正交信号;
所述一种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地面动目标显示(SAR / GMTI)集成化多模接收通道:
[1]采用集成设计技术和微型化设计技术,以大大减小整个接收机的体积和重量,从而满足机载SAR/GMTI雷达对接收机体积和重量的要求;
[2]采用多模融合设计技术,从而大大减小了模式控制部分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本发明的可靠性;
[3]采用强电磁容设计技术,有效的减小了辐射干扰,使本发明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4]射频采用AGC技术,中频采用数控衰减技术,使本发明实现了大动态特性。
本发明的单元电路均采用集成化设计技术;
本发明的模式控制9、I/Q正交解调12、采用了通用表面贴装接口,为表面贴装模块;模式控制9采用开关选择方式,大大减小了本发明的体积;I/Q正交解调12和模式控制9采用嵌入技术,以减小本发明的体积和重量;
本发明的数控衰减10、第二中放11、I/Q正交解调12单元电路采用表面贴装器件和数字电路集成技术,集成于一块印制板上。
限幅器2、放大器3、补偿放大6、混频器7、第一中放8、数控衰减10采用MMIC(单片微波集成电路技术),其MMIC芯片与外电路采用0.25um金丝连接,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微型化程度,减小了体积和重量。
模式控制9采用五模式合用输入、输出开关形式(多模融合设计),开关与模式选择间均采用细柔性电缆直接焊接,大大减小了模式控制部分的体积和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80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影镜头模组及其调整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细胞受力行为研究的微流控芯片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