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温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8077.7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宁;姚立丹;孙洪伟;段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M169/00 | 分类号: | C10M169/00;C10M177/00;C10N50/10;C10N30/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温 润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剂,更确切地说是润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润滑脂提出了耐高温、长寿命等要求,以满足现代机械部件的润滑。例如,一些设备需要在环境温度大于200℃的条件下使用,这就要求润滑脂具有良好的高温润滑性能,在>200℃长时间使用的条件下不变硬、不流失。
一些文献中提到在润滑脂中加入一定含量的抗氧剂,提高润滑脂的高温抗氧性能,使其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如CN101240211提到了一种纳米二氧化硅润滑脂,其中基础油为硅油、合成烃油或PAO,稠化剂为5%~30%的纳米二氧化硅,改进剂为二氧化硅质量5%~30%的硅醇、氯硅烷中的一种,经过175℃,24h的烘烤,润滑脂没有发生氧化。CN101331216提到一种高温环境下(>250℃)使用的润滑剂组合物,含有3%~5%的Vanderbilt公司生产的Vanlube9317添加剂(低聚芳胺)。CN101278036中提到石蜡基矿物油制备复合锂基润滑脂,加入1%的烷基化二苯胺和1%的酚类化合物(例如T512)作为抗氧剂,润滑脂的氧化寿命(180℃)为121h。
上述文献虽然提到了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剂,可以提高润滑脂的抗氧性能,但是一般的抗氧剂和抗氧剂的组合不能改善润滑脂的高温抗氧性能,特别是温度>200℃,且长时间使用的时候,当温度>200℃时,一般的润滑脂在短时间内,发生变黑和变硬的情况,有的会分出油来,说明润滑脂在高温时发生了氧化,影响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脂组合物,该润滑脂组合物经过250℃、时间>100h的烘烤试验,仍然没有变黑和变硬,也没有分油,证明可以在>200℃的条件下长期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润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超高温润滑脂组合物,以润滑脂总重量为基准,包括以下组分:
(1)选自合成烃油、硅油、醚油、氟油中一种或几种的基础油,含量60%~94%;
(2)复合锂基稠化剂,含量5%~20%;
(3)由硫-磷-锌盐、吩噻嗪、有机铜盐以及硫代氨基甲酸钼盐中的至少两种组成的复合抗氧化添加剂,含量1%~20%。
所说的基础油,含量60%~94%,优选70%~86%。具体种类包括合成烃油、硅油、聚醚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中合成烃油优选聚α烯烃油,100℃粘度为4mm2/s~300mm2/s。硅油可以是甲基硅油、乙基硅油、甲苯基硅油、苯甲基硅油等,其100℃粘度为5mm2/s~350mm2/s,聚醚油是以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或共聚制得的线性聚合物,其100℃粘度为5mm2/s~50mm2/s。
所说的复合锂基稠化剂,含量5%~20%,优选8%~15%,是由脂肪酸、二元酸和氢氧化锂的一水化合物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其中脂肪酸可以是十二羟基硬脂酸、硬脂酸等,二元酸可以是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两种酸的摩尔比为0.3~1.0∶1。
所说的复合抗氧化添加剂,含量1%~20%,优选5%~15%,其中硫-磷-锌盐添加剂可以是硫磷丁辛基锌盐(代号T202)、硫磷双辛基锌盐(代号T203)、硫磷伯仲醇基锌盐(代号T204)等。有机铜盐可以选用T541、硫代氨基甲酸钼盐可以选用T351等。所说的复合抗氧化添加剂中,每一种添加剂的含量至少为复合抗氧化添加剂总重量的10%,优选至少有两种添加剂的含量各自为复合抗氧化添加剂总重量的25%以上。
本发明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约为总量1/3(如1/4~2/5)的部分基础油、全部的脂肪酸和二元酸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80℃~100℃,逐渐加入氢氧化锂的水溶液,搅拌、皂化、脱水,升温至炼制温度190℃~210℃,在此过程中逐渐加入约为总量1/3(如1/4~2/5)的部分基础油,最后加入剩余的基础油,冷却降温并加入添加剂,研磨制得润滑脂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8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节能型门窗附框
- 下一篇:低熔点玻璃组合物及使用其的导电性糊剂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