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养缺素麦苗的营养液的配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07663.X | 申请日: | 201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6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谭德水;刘兆辉;江丽华;张骞;卢绪松;李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许德山 |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麦苗 营养液 配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土栽培植物的营养液配方,特别涉及一种培养缺素麦苗的营养液的配制方法,属于小麦苗期缺素判断及指导科学施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维持国计民生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天气变化、土壤状况等原因,小麦的生长发育会受各种外在条件的影响,而小麦从播种至收获,生育期较长,几乎占一周年2/3以上的时间,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受各种外在因素影响的几率相比其它作物就要高出许多。由于气候变化人为无法控制,但土壤状况及栽培管理中不同养分投入及配套的良种、水分、植保等措施却是人类可以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手段。目前生产条件下,不合理施肥、不能因地因时采取相应措施等管理粗放的现象随处可见,是小麦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民的意识落后,二是缺乏科学的生产知识,往往不能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养分变化及时采用措施进行管理,进而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导致产量低下、产品品质下降,收益减少。这其中,肥料养分的科学投入在小麦一生中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小麦苗期营养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小麦苗期可占小麦整个生育期60%以上的时间,这一阶段,小麦干物质量变化较小,但受到土壤养分缺乏的影响却较大,大中微量元素在小麦苗期的全面供应可为小麦的高产稳产奠定坚实的基础,若在此阶段受一种或几种元素缺乏造成的缺素影响会对后期的生长造成极大的不利,严重者会造成小麦的绝产。在现实生产条件下,小麦生长的土壤在播种前无法有效的取土和无条件进行养分测试,农民往往无法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肥料的投入,随时间推移,麦苗逐渐表现出某种缺素症状,而这时苗期由于缺素所表现出来的叶色、植株变化等显著特点,没有专业知识的农民无法判断是由何种养分缺乏带来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农民盲目追肥或不进行管理,都对小麦的正常生长不利。因此,正确识别小麦某种营养元素缺乏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判断麦田土壤养分丰缺、指导小麦科学施肥的一个简捷途径。
现有的技术和方法大多数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植物进行整个生育期的连续培养,自始至终培养液成分及其浓度相对固定,没有对不同生育阶段内对各种养分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吻合。现有技术对小麦苗期养分供应的培养液提及相对较少,而更多的是涉及了小麦生长中后期结合防病、抗逆等方面的叶面营养供应。而对于小麦苗期缺素的研究中通过对某种养分故意去除以达到植物真正缺素,作为对照标准以此来指导生产的方法迄今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培养缺素麦苗的营养液的配制方法。
术语说明:
小麦苗期缺素: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必要的营养元素,特别是在生长初期,如果缺乏任何一种营养元素,其生理代谢就会发生障碍,麦苗便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根、茎、叶外形就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这种现象就是小麦苗期缺素,而最终的结果会引起小麦减产或绝产。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方法是先设定全营养液的元素配比,在此基础上减少一种元素养分的加入而得出一种缺素营养液,用所得的缺素营养液培养缺素麦苗,作为对照标准来指导小麦苗期生长过程中土壤缺素的判断,有效地进行补肥,通过科学施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发明详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培养缺素麦苗的营养液的配制方法,步骤如下:
(1)确定小麦苗期栽培全营养液的元素总体配比,营养元素的摩尔比如下:
NO3-∶NH4+∶H2PO4-∶K+∶Ca2+∶Mg2+∶SO42-∶Cu2+∶Fe2+∶Mn2+∶Zn2+∶H3BO3∶Mo7O246-∶Cl-=(3.5-5)∶2∶(0.5-1)∶(2.5-4.5)∶(1-2)∶(0.25-0.5)∶(1.78-2)∶0.003∶0.025∶0.003∶0.002∶0.01∶0.0001∶0.016;
(2)在以上全营养液的元素总体配比的基础上,减除一种营养元素,其它营养元素配比保持不变,获得一种小麦苗期缺素的营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76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