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污泥浓缩脱水系统及其脱水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06716.6 | 申请日: | 201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3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廷非;韩厚强;许建;刘冬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污泥 浓缩 脱水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高效污泥浓缩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6),污泥浓缩池(6)的下侧设置有沉淀锥斗(3);所述的污泥浓缩池(6)上设置有向污泥浓缩池(6)内部输送污泥的污泥输送管(1),污泥浓缩池(6)上还设置有向污泥浓缩池(6)外部排放清水的清水排放机构以及向污泥浓缩池(6)外部排放污泥的污泥排放机构;本系统还包括一端与所述的沉淀锥斗(3)相连通的溶气泵进口管(2),溶气泵进口管(2)的另一端与溶气泵(9)的入口相连,溶气泵(9)的出口管路通向污泥浓缩池(6)的内部,且溶气泵(9)的出口管路位于污泥浓缩池(6)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溶气水分布器(5);所述溶气水分布器(5)的出水口高于沉淀锥斗(3)的顶部;所述溶气泵进口管(2)上还设有与其并联的进气管;所述的溶气泵进口管(2)、溶气泵(9)的出口管路以及进气管上均设置有启闭管路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泥浓缩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排放机构包括与污泥浓缩池(6)相连的清水排放管(4),还包括设置在清水排放管(4)上的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泥浓缩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排放机构包括与污泥浓缩池(6)相连的污泥排放管(13),还包括设置在污泥排放管(13)上的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泥浓缩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气泵(9)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缓冲器(10),缓冲器(10)设置在溶气泵(9)的出口至污泥浓缩池(6)之间的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污泥浓缩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排放管(4)沿污泥浓缩池(6)的池体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污泥浓缩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排放管(13)上设置有污泥排放泵(11),污泥排放管(13)处于污泥排放泵(11)入口前的管路为前排管路,前排管路的入口端伸入污泥浓缩池(6)内的沉淀锥斗(3)中;所述的污泥输送管(1)的出口端与前排管路相连通;处于污泥输送管(1)的出口端与污泥排放泵(11)入口之间的前排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污泥输送管(1)上设置有启闭管路的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污泥浓缩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气泵(9)与缓冲器(1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型管路,“∩”型管路的最高端高于污泥浓缩池(6)内的最高液面。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污泥浓缩脱水系统的脱水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打开污泥输送管(1),缓慢地将污泥向污泥浓缩池(6)输送,同时起动溶气泵(9),并打开和调节设置在进气管上的进气阀以吸入空气,调整溶气泵(9)的循环量,保持持续溶气状况;观察污泥浓缩池(6)内的气泡及气浮状况,并视泥水分层状况调整污泥进入量;
2)、当污泥浓缩池(6)内的泥水界面分明,污泥浓缩池(6)内的液位接近高限时,打开清水排放机构向外排水,并使污泥浓缩池(6)内的液面保持稳定;
3)、随着气浮运行的持续进行,上浮污泥层逐渐加厚,泥水界面将会下降,此时继续使清水排放机构向外排放清水;当污泥浓缩池(6)内的清水基本排放完毕时,即关闭清水排放机构、污泥输送管(1)和溶气泵(9),并打开污泥排放机构,将气浮浓缩得到的高浓度污泥向外输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运行步骤1)之前,首先向污泥浓缩池(6)中通入清水,启动溶气泵(9)试运行;检查溶气效果、气泡大小及分布状况,并检查污泥浓缩池(6)、阀门以及管线泄漏的情况,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将上部清水排出,保留污泥浓缩池(6)中存有1/2液位的清水,关闭清水排放机构,然后运行步骤1)。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脱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2)、3)连续操作形成一个污泥浓缩周期,各个污泥浓缩周期连续运行或间断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671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安全带接头
- 下一篇:汽车落水应急浮起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