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青枯病的药物及其生产与使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06341.3 | 申请日: | 201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5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胡克矩;胡德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克矩 |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A01P3/0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青枯病 药物 及其 生产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具体而言,属于用于作物防治青枯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dstonia solancearum)引起的植物疾病。其症状是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及烟草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经检索,涉及防治作物青枯病的中国专利申请件很少,仅有CN1119491号《一种防治果树根腐病的药肥》和CN1273776号《防治植物维管束病害的药剂》、CN101990911A号《防治青枯病的药物》,这些专利都有其作用,但其防治青枯病的效果尚不得而知。
银具有消除农作物多种病害的功能,并且不产生耐药性,还无毒、安全。银具广谱杀菌作用,对目前所知的各种细菌、病毒、真菌都能产生抑制和杀灭作用。银杀菌极高效,使用浓度0.1×10-6(0.1ppm)时亦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银还不产生任何抗药性,可多年使用而无需更换。银是理想的杀菌材料。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将银用于农药之中,使之具备杀菌功能的报道,更没有将银用于防治青枯病的专利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青枯病的药物,将银用于防治青枯病,增加农药新品种。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防治青枯病药物的制造方法,用以生产以银剂为主的防治青枯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防治青枯病药物的使用方法,为农业发展服务。
发明人在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发现银是理想的杀菌材料,但是,银并未能广泛使用,这是因为在实际使用时,需将可溶性银盐溶于水中,而所用水多为天然河水、湖水、泉水及自来水,其中杂质多,银离子遇杂质中的盐、碱及大多数阴离子就产生沉淀。用可溶性银盐杀菌时,大多数银离子都被这些沉淀消耗掉,真正能用于杀菌的银离子很少,起不到杀菌作用;若加大用量则因银贵重很不经济。其次银离子见光易分解,难于在日光下使用。银离子除耗于水中沉淀外,灌根时亦会被土壤吸附固定,用于防治土传病害难起作用。为此,发明人经过探索,选择非离子的银剂作为杀菌剂,成功解决了用银杀菌的难题,研发出防治青枯病的药物。
发明人提供的防治青枯病药物,是以下列原料配比制成的:
银剂 0.01%~2%,
助剂 0.05%~15%,
固体增效剂 8%~40%,
液体增效剂 10%~26%,
去离子水 10%~66%,
固体添加剂 8%~30%;
所述银剂是纳米金属单质胶体银,或纳米卤化银胶体,或络合银或其纳米胶体中的一种;
所述助剂包括:稳定剂为BHT,KBr,NaBr,黄血盐,赤血盐,硫酸氢钠(钾);抗氧剂为对苯二胺,二甲基对苯二胺,对苯二酚,TOB,DSTP,121中的一种;分散剂为脂肪酸醇酯乳化剂,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性淀粉,明胶中的一种;抗紫外线剂为UV-9或2002;抗结块剂为磷酸五钠或六偏磷酸钠;
所述固体增效剂是硫酸或硝酸的铜盐、锌盐、锰盐、硼砂、硼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液体增效剂是丙三醇或乙二醇或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固体添加剂是沸石粉,珍珠岩粉,硅藻土粉,活性炭粉,蒙脱石粉,膨润土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络合银或其纳米胶体是壳聚糖络合银,二氨合银,EDTA银,二硫氰合银,8-羟基喹啉银,乙二胺(En)银,氨基三乙酸(NTA)银,三乙烯四氨银,吡啶(Py)银,联吡啶(DiPy)银,乙酰丙酮基(AcAc)银,二硫代硫酸合银中的一种或几种。
发明人提供的防治青枯病药物的生产方法有两种:
一.考虑重茬种植的防治青枯病药物的生产方法
第一步,将银剂分散于乙醇中,顺次加入稳定剂、抗氧剂、抗紫外线剂,再加入液体增效剂和已溶于水的分散剂;
第二步,将固体增效剂及抗结块剂混合,在50℃~100℃下烘干,再粉碎至60~80目。
第三步,将固体添加剂粉碎至60~80目;
第四步,将第一步得到的组分加入到第三步得到的组分中,在塑料容器内用塑料搅拌浆搅拌5~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克矩,未经胡克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63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