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05979.5 | 申请日: | 201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2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洪;刘莉萍;黄骏;赵红霞;曹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B27/08 | 分类号: | D04B27/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陈磊 |
| 地址: | 213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经编机 复合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机的编织机构,特别是涉及双轴向或者多轴向经编机的编织机构中的复合针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双轴向和多轴向经编机中,复合针的运动一般由两个运动复合而成,这两个运动分别为与纱线层即布面运动方向相垂直及同向两个方向的运动,也分别称为上下运动和移动。沿纱线层运动方向称为前方,反方向称为后方。
由槽针和针芯组成的复合针的上下运动过程为:从最低点上升,槽针针尖与纱线层接触并穿刺、在纱线层上方继续上升到达最高点、在最高点停歇、下降、脱离与纱线层接触直至最低点。一般情况下,复合针的上下运动,其槽针和针芯针尖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或近似直线,纱线层沿牵拉方向连续直线运动。因此,复合针在作上下运动过程中,特别是从与纱线层开始有接触直至离开纱线层过程中,复合针须有与纱线层牵拉运动方向和牵拉运动速度大小一致的运动,以减小编织过程中复合针的负荷和摩擦,减少穿刺在纱线层表面造成孔洞的可能性。
结合双轴向和多轴向经编机的编织工艺要求,复合针的移动过程为:从最后方向前运动至最前方、在最前方停歇、返回至最后方。该过程与上下运动在时间上的配合要求为:复合针处于最后位置时,上下运动处于从最低点位置上升至槽针针尖与纱线层开始接触点运动过程之间;复合针到达最前位置时,上下运动处于下降运动过程中且槽针针尖位于纱线层上方;移动的停歇段结束位置,也即移动开始返回位置位于上下运动槽针针尖脱离与纱线层接触位置与上下运动最低点位置之间。根据绑缚节距,复合针的移动动程大小一般为1~2mm。
已有的双轴向或者多轴向经编机的复合针移动装置,如中国发明专利ZL201010300430.7公开的一种经编机槽针装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043820.3公开的一种经编机槽针针芯运动机构和ZL200920043818.6公开的一种经编机槽针运动机构,这些专利的公开说明书中公开了实现复合针移动的装置为平面十连杆机构,其第二级平面连杆机构是在初级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上串接 级杆组构成,初级曲柄摇杆机构和第二级平面连杆机构构成了瓦特型平面六连杆机构,该机构实现复合针在移动最后位置近似停歇。在第二级平面连杆机构的摇杆上串接第二组级杆组构成第三级平面连杆机构,利用死点位置实现复合针在移动最前位置附近近似停歇。在第三级平面连杆机构的摇杆上再串接第三组级杆组,以调整复合针移动动程大小。上述结构的复合针移动装置,在编织时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由于其运动链较长,结构复杂,因而不仅制造成本较高,加工和维修不方便,而且不利于高速编织;另一方面,由于复合针在移动的最前位置和最后位置分别停歇,尤其是在最后位置的停歇会引起复合针与纱线层之间的运动不同步,因此会导致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涉,从而在编织过程中增加复合针的负荷和摩擦,甚至会导致复合针在纱线层表面穿刺造成孔洞。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复合针与纱线层一起沿牵拉方向同步运动从而避免两者发生干涉,并且运动链短、结构简单、有利于高速编织的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这样一种经编机复合针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经编机油箱主轴上的偏心轮,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用于成圈编织的摆动主轴,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摆动主轴上的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设置在所述偏心轮与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之间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设置在经编机上的连杆支架,所述的用于复合针前后移动的连杆机构包括偏心套连杆,摇杆,连杆,摆杆以及输出杆;所述偏心套连杆的下端套装在所述偏心轮上,其右上端与所述摇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上端与所述连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的下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支架上;所述摆杆的上端与所述输出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其右下端与所述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其左下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杆支架上;所述输出杆的上端与所述复合针针床摆动主臂的活动端转动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摆杆优选为三角形板状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59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