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气吸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05217.5 | 申请日: | 2011-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9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利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C01C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5417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气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的说是氨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在化工行业及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脱硫、脱氯、脱硝等领域,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氨气,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在的氨气吸收设备对氨气的吸收仅能达到国家的最低标准,有的甚至达不到,因此对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氨气吸收效果好、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的氨气吸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气液分离缓冲器、冷凝真空机组、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冷凝器以及蓄水池,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包括第一冷凝塔及与其相接的第一吸收塔;所述气液分离缓冲器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冷凝真空机组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吸收塔上分别设有第三进气口、第三出气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冷凝塔上分别设有第三进水口、第四进水口以及第四出水口,所述冷凝器上设有第五进水口和第五出水口,所述蓄水池上设有第六进水口和第六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相接,第二出气口与第三进气口相接,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三进水口相接,第一出水口、第四出水口以及第三出水口均与第六进水口相接,第一进水口、第四进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均与第五出水口相接,第六出水口与第五进水口相接。
为了达到最好的氨气吸收效果,本氨气吸收装置还包括第二组合式冷却吸收塔以及第三组合式冷却吸收塔,第二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包括第二冷凝塔及与其相接的第二吸收塔,第三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包括第三冷凝塔及与其相接的第三吸收塔;所述第二吸收塔上分别设有第四进气口、第四出气口、第七出水口、第八出水口以及第七进水口,所述第二冷凝塔上分别设有第八进水口、第九进水口以及第九出水口,所述第三吸收塔上分别设有第五进气口、第五出气口、第十出水口、第十一出水口以及第十进水口,所述第三冷凝塔上分别设有第十一进水口、第十二进水口以及第十二出水口;所述第四进气口与第三出气口相接,第七出水口与第八进水口相接,第五进气口与第四出气口相接,第十出水口与第十一进水口相接,所述第八出水口、第九出水口、第十一出水口以及第十二出水口均与第六进水口相接,所述第七进水口、第九进水口、第十进水口以及第十二进水口均与第五出水口相接。
为提升冷冻效果,所述冷凝器包括两台并联的冷冻机。
为提高进水效率,所述第五进水口通过进水泵与第六出水口相接。
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三进水口相接,第一出水口、第四出水口以及第三出水口均通过增加泵与第六进水口相接。
所述第八出水口、第九出水口、第十一出水口以及第十二出水口均通过增加泵与第六进水口相接。
为提高效率,所述气液分离缓冲器有两台。
为保障安全,所述气液分离缓冲器的外壁纵向均匀设有三圈外加强圈。
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经过了多级吸收处理,因此吸收效果极好,经吸收后排放的废气浓度≤1mg/m3,净化效率≥99%,低于中国(GB14554-93)恶臭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1.0mg/m3;二级1.5mg/m3,排放量15米高度时小于等于4.9千克/小时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利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利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52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溴甲烷气体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抽气机的气液分离罐及气液分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