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03851.5 | 申请日: | 2011-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0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樊仲维;宋忠林;张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科世纪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S5/042 | 分类号: | H01S5/0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二极管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电路,特别涉及一种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激光领域中,一般使用恒定电流驱动激光二极管,同时还可以通过恒温控制,以达到激光二极管出光功率的恒定,而且应用中的激光常常被控制在高频开关状态(例如:激光扫描、激光舞台灯表演等),因此电流的恒定和响应高频开光信号的速度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目前的激光恒流源或脉冲电源的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中普遍存在恒流精度低、输入脉冲信号时经放大后的电流响应速度慢、经激光二极管后有一定的出光延时及驱动电路复杂等缺点。
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基本都采用运算放大器的同相放大原理作电流驱动极放大,同相放大器具有高的输入阻抗,但是,由于阻抗高,易受杂散电磁场的影响而精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旨在实现高精度的恒流驱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放大器、开关管、电源及与电源连接的激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开关电压,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漏极连接激光二极管的一端,源极接地,且该源极还连接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作为第一放大器的负反馈。
优选地,上述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压,同相输入端接地,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而且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还连接其反相输入端,作为第二放大器的负反馈。
优选地,上述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优选地,上述电容的容值单位为PF。
优选地,上述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激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激光二极管的正极。
优选地,上述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放大器,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栅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而且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还连接其反相输入端,作为第三放大器的负反馈。
优选地,上述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还包括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用于对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进行分压。
优选地,上述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还包括功率电阻,所述功率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源极,另一端接地,用于产生所述开关管的电流采样电压,即反馈至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馈电压。
本发明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不但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高精度的恒流驱动,而且使得开关管始终处于微导通状态,为激光二极管提供了一定的阈值电流,进一步提高了高频开关信号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提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的结构。其包括第一放大器1、开关管2、激光二极管3、电源V0及开关电压V1。电源V0连接激光二极管3,用于为激光而激光二极管3提供负载电流。第一放大器1的反相输入端11连接开关电压V1(也可以为脉冲电压VPulse),第一放大器1的同相输入端12接地;开关管2的栅极连接第一放大器1的输出端13,开关管2的漏极连接激光二极管3的负极31,开关管2的源极接地,且该源极还连接第一放大器1的反相输入端11,作为第一放大器1的负反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科世纪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科世纪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3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乙烯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
- 下一篇:液压操纵离合器管及其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