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色织横条遮光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3060.2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丁水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云法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0;D03D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9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织横条 遮光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行业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色织横条遮光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供应的遮光布存在如下缺陷:一、遮光布通常通过染色后整理的方式来赋予织物色泽。众所周知,常规染色主要是采用分散染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由于纤维的生产和物理化学处理很难保证其内部结构晶区和无定型区的均匀分布,染料的晶形、分散性能、染色速率等一般也常有差别,所以在染色过程中织物往往容易产生色差、色斑、色花等染色缺陷。这样做不仅污染环境,还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染色后的织物存在色牢度不稳定的现象,容易掉色,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二、遮光性能差,单层遮光布很难满足要求,因此用户通常采用两层、三层或多层遮光布搭配使用来提高遮光效果,但这种做法成本较高,不适合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色织横条遮光面料,具有组织结构合理、色泽稳定、遮光效果优良、绿色环保、美观大方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色织横条遮光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是由一组经纱与两组纬纱交织而成并具有四种组织的织物,所述四种组织包括位于织物里层的过渡组织I、过渡组织II以及位于织物表层的主组织I、主组织II;其中经纱为50-300D/30-600F有色涤纶长丝,两组纬纱均为100-600D/30-600F有色涤纶长丝;经丝总数为32000-49000;经丝密度为78-112牙;纬丝密度为60-134牙。
进一步的,所述经纱为75D/72F青色涤纶长丝;两组纬纱均为300D/96F黑色涤纶长丝;经丝总数为39040;经丝密度为79牙;纬丝密度为89牙。
进一步的,所述经纱为115D/96F棕黄色涤纶长丝;两组纬纱分别为160D/112F黑色涤纶长丝与300D/225F深棕色涤纶长丝;经丝总数为41050;经丝密度为102牙;纬丝密度为78牙。
进一步的,所述经纱为230D/185F蓝色涤纶长丝;两组纬纱均为300D/144F棕黄色涤纶长丝;经丝总数为35840;经丝密度为110牙;纬丝密度为120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色涤纶长丝是在纺丝之前将着色剂与本色切片精确计量,均匀混合、再经熔融过滤,然后抽丝,所以纤维染色均匀,无论批量大小,颜色的均匀度均可保持不变,批与批之间色差小,着色剂与聚酯形成表里一致的均匀固溶体,耐光、耐洗、耐摩擦等色牢度高;通过过渡组织避免了经纱与纬纱交叉处产生漏光,使黑色纬纱被包覆在里层,既能起到较好的遮光效果又不影响织物的外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组织I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主组织II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过渡组织I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过渡组织II的结构图。
(叉点表示经丝与纬丝的交织点;空白格表示浮在经丝之上的纬浮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本发明为一种色织横条遮光面料,该面料是由一组经纱与两组纬纱交织而成并具有四种组织的织物,所述四种组织包括位于织物里层的过渡组织I 2、过渡组织II4以及位于织物表层的主组织I 1、主组织II2;其中经纱为50-300D/30-600F有色涤纶长丝,两组纬纱均为100-600D/30-600F有色涤纶长丝;经丝总数为32000-49000;经丝密度为78-112牙;纬丝密度为60-134牙。
实施例1:经纱为75D/72F青色涤纶长丝;两组纬纱均为300D/96F黑色涤纶长丝;经丝总数为39040;经丝密度为79牙;纬丝密度为89牙。
实施例2:经纱为115D/96F棕黄色涤纶长丝;两组纬纱分别为160D/112F黑色涤纶长丝与300D/225F深棕色涤纶长丝;经丝总数为41050;经丝密度为102牙;纬丝密度为78牙。
实施例3:经纱为230D/185F蓝色涤纶长丝;两组纬纱均为300D/144F棕黄色涤纶长丝;经丝总数为35840;经丝密度为110牙;纬丝密度为120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云法,未经丁云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3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