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皮肤外贴接骨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2908.X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8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何庭;李全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何庭 |
主分类号: | A61K36/76 | 分类号: | A61K36/76;A61P19/08;A61K31/045;A61K36/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731804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皮肤 接骨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骨创伤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皮肤外贴接骨药物。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对于骨折创伤的治疗通常采用:(1)胳膊腿骨折是用打石膏的方法,将骨折部位固定,等自身恢复;(2)肋骨创伤骨折使用开刀手术技术将断裂的肋骨固体夹固,靠自身生长恢复。这些方法治疗周期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方简单、低成本且疗效显著的中医皮肤外贴接骨药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中医皮肤外贴接骨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三七0.1~0.5克、云南白药粉0.05~0.25克、白杨树芽0.1~0.5克、冰片0.05~0.15克。
如上所述的一种中医皮肤外贴接骨药物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称量各原料;
(2)将三七与4~17ml的醋在40~60℃的温度下进行熬炒2~3分钟后,碾成粉末状,得到三七粉;
(3)将农历三月份白杨树嫩芽摘下晒干,碾成粉末状,得到白杨树芽粉;
(4)将冰片与4~17ml的醋在40~60℃的温度下进行熬炒2~3分钟后,碾成粉末状,得到冰片粉;
(5)将所述三七粉、白杨树芽粉、云南白药粉、冰片粉混合后,按混合物重量的1~3倍加醋,经熬炒3~4分钟后,得到淡黄黑色粉膏。
本发明方中的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可止血、散瘀、消肿、定痛,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其对骨折处血管系统有止血、促进造血、抗血管坏死,抗血液感染后发炎,消肿定痛,加快血液循环和恢复的作用,为君药;云南白药粉具有止血、止痛、活血、消肿、消痛、瘀血、解毒、杀菌、跌打损、接骨等功效,可对人体皮肤内外创伤导致的骨折接骨,血管系统和骨叉部位有瘀血时对骨叉和血物质释放出来的毒性起杀菌、解毒、止血、止痛作用,可以改善血管通透性和缩短出血、凝血时间及血液循环,为臣药;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具有防腐生肌、抗菌、抗炎、芳香通窍,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等功效,可对人体皮肤内外创伤导致的骨折处血管循环和骨叉部位起防腐生肌有抗菌抗炎、止痛镇痛作用,促进药物速效透皮,加快药物在短时间渗入骨折部位,使创伤骨折在短时间愈合,恢复正常,为使药。白杨树芽在冰片、云南白药、三七药物的相互作用前提下,可短时间内加快人体骨折部位骨骼闭合,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通络止痛、舒筋活血、消炎淤肿、之功效,达到攻补兼施,标本兼顾的目的。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消炎淤肿、消痛消热、跌打损伤、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防止骨头骨折后创伤感染,消肿定痛。用于各种骨折内、外出血散瘀止血,接骨功能(加快骨折闭合)。
用法用量:外用,贴于患处,48小时更换一次。在胳膊、腿骨折处,因病人需要,为了避免骨折愈合用夹板固定,一般三个疗程就可以骨折全愈。
禁忌:皮肤溃烂处不宜贴用。
适用范围:胳膊、腰腿、肋骨的扭伤、挫伤、骨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具有快速接骨的特点(参见表1)。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医疗程序简单方便快捷,没有造成影响病人生活障碍,药物对人体没有产生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且治疗时间短。
2、本发明动物实验:
动物种类:鸡(自家喂养)鸡龄:210天
病情症状:人为导致鸡的左腿严重骨折,轻轻将鸡腿骨折处上下折动能听到骨折错叉的声响,鸡只能靠右腿跳行。
治疗及预后:先将鸡腿骨折错位骨叉手扶之原位,然后在骨折处敷上本发明膏药,用纱布缠紧,再用木板夹固,膏药72小时后更换第二付膏药;?小时后取掉夹板,慢慢在骨折处折动感觉不到骨折错叉的响声;然后更换第三付药膏,72小时后,鸡腿恢复骨折原来的位置,可进行自由正常行走。
3、人体接骨病例(骨折后三期病历及用药观察记录):
例1、性别:男年龄:37
(1)病情症状:在劳动中因意外,直径为30公分的木头将其左胳膊砸折,左胳膊和手及骨折处发肿、发热,疼痛无力举起、不能左右摇动,手指无力夹住筷子,左右摇动有明显骨头骨折错位发出的声音,生活工作严重受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何庭,未经李何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2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