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爪双测位内径测量仪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02610.9 | 申请日: | 201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洪占勇;郑卫兵;杨永跃;苗恩铭;刘善林;王会生;李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12 | 分类号: | G01B5/1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六爪双 测位 内径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用于对阶梯孔进行定位与测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生产厂家与检验部门对阶梯孔径的测量,根据孔径的测量精度,大多采用通用的游标卡尺、工具显微镜,或者采用专用的内径测量工具,如三爪内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和千分表等一点一点的卡量,这样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极易疲劳;如果三爪内径千分尺与被测孔轴线倾斜,造成测量误差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六爪双测位内径测量仪,以保证测量仪与被测孔同心,从而保证测量精度。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六爪双测位内径测量仪的结构特点是由定位机构、测量机构和测力机构构成:
所述定位机构是在测量头的前端圆周面上贯穿设置均匀分布的三只可沿径向位移的定位爪,所述各定位爪的中心端是以其楔形斜面与固联在定位丝杆前端的定位锥的侧部锥面相抵;在定位丝杆的尾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微分筒和定位测力机构;
所述测量机构是在测量头的前端圆周面上贯穿设置与所述定位爪处在不同的轴向位置上、且均匀分布的三只可径向位移的测量爪,所述各测量爪的中心端是以其楔形斜面与固联在测量丝杆前端的测量锥的侧部锥面相抵;在所述测量丝杆的尾部分别设置测量微分筒和测量测力装置;
所述测量丝杆、测量微分筒和测量测力装置设置为一空心套筒,与测量丝杆为同心设置的定位丝杆贯穿所述空心套筒。
本发明六爪双测位内径测量仪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测量测力装置是由转帽、压缩弹簧、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及压板组成;其中,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测量微分筒的右端轴肩与所述第一棘轮的端面之间;所述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活套在测量微分筒的右端轴上,所述转帽由压板压紧,所述压板由所述压板固定螺钉固定在所述测量微分筒右侧轴端上,所述测量丝杆的尾端与测量微分筒紧固联接。
在所述定位爪和测量爪的外端分别设置有沟槽,在所述沟槽内放置用于使定位爪或测量爪进行复位的涨紧圈。
所述定位爪和测量爪的外端面设置为与测量头的前端外圆周为相同的圆弧面。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是对三爪内径千分尺的改进,三个测量爪与增加设置的三个定位爪为同心设置,测量过程重复性好、检测精度高、检测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测量测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5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剖面图;
图中标号:1定位爪;2测量爪;3测量头;4套筒;5定位丝杆;6测量丝杆;7固定套筒;8调整螺钉;9测量微分筒;10测量测力装置;11定位微分筒;12定位测力装置;13涨紧圈;14转帽;15压缩弹簧;16第一棘轮;17第二棘轮;18压板;19压板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是由定位机构、测量机构和测力机构构成,其中:
定位机构是在测量头3的前端圆周面上贯穿设置均匀分布的三只可沿径向位移的定位爪1,各定位爪1的中心端是以其楔形斜面与固联在定位丝杆5前端的定位锥的侧部锥面相抵;在定位丝杆5的尾部分别设置有定位微分筒11和定位测力机构12,;
测量机构是在测量头3的前端圆周面上贯穿设置与定位爪1处在不同的轴向位置上、且均匀分布的三只可径向位移的测量爪2,各测量爪2的中心端是以其楔形斜面与固联在测量丝杆6前端的测量锥的侧部锥面相抵;在测量丝杆6的尾部分别设置测量微分筒9和测量测力装置10;
测量丝杆6、测量微分筒9和测量测力装置10设置为一空心套筒,与测量丝杆6为同心设置的定位丝杆5贯穿所述空心套筒。
参见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测力装置12和测量测力装置10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其中,测量测力装置10是由转帽14、压缩弹簧15、第一棘轮16、第二棘轮17及压板18组成;其中,压缩弹簧15设置在测量微分筒9的右端轴肩与第一棘轮16的端面之间;第一棘轮16和第二棘轮17活套在测量微分筒9的右端轴上,转帽14由压板18压紧,压板18由压板固定螺钉19固定在测量微分筒9右侧轴端上,测量丝杆6的尾端与测量微分筒9紧固联接,测力的大小由第一棘轮16和第二棘轮17的齿形和压缩弹簧15产生的摩擦力进行控制,当测量力超出了摩擦力时,第二棘轮17在第一棘轮16齿面上打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工业大学;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2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