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钛负载贵金属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02392.9 | 申请日: | 201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0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秦晓燕;郑兆科;黄柏标;张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3/52 | 分类号: | B01J23/52;B01J23/42;B01J23/5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立晓 |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负载 贵金属 可见光 光催化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可用于选择性光氧化的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和能源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挑战,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成为治理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众多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纳米TiO2以其高稳定性、高活性及价格低廉、无毒无污染等突出的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已被广泛的研究。然而,二氧化钛的能带带隙约为3.2eV,只能利用太阳光中紫外光;但紫外光的能量仅占太阳能的4%,而可见光则占43%,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钛的光响应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
纳米材料因其所具有的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以及表面效应等,呈现出许多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已成为物理、化学、材料等诸多领域研究的前沿。贵金属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兼具贵金属和纳米材料的特性,因此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与催化活性、荧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Resonance,LSPR)等。自我们发现AgAgCl这一新型等离子体光催化材料后(Angew.Chem.,Int.Ed.,2008,47,7931-7933),利用贵金属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SPR)来拓展宽禁带半导体的光吸收已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二氧化钛的贵金属负载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负载贵金属的方法主要有浸渍法、光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但都难以控制贵金属纳米颗粒在载体表面的均匀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钛负载贵金属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该种方法利用二氧化钛本身产生的Ti3+原位进行贵金属的还原负载,负载的贵金属纳米颗粒与二氧化钛载体之间结合牢固且分布均匀,在选择性光催化氧化方面具有较高的活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二氧化钛负载贵金属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二氧化钛载体的制备:
将钛酸四丁酯和乙醇混合均匀,加入氢氟酸溶液,将混合液放入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釜中,在130~180℃下反应0.5~24h,自然冷却后,产物洗涤、抽滤、干燥即可得到锐钛矿相二氧化钛微球;
或者将钛酸四丁酯和乙醇混合均匀,加入冰醋酸和氢氟酸溶液,将混合液放入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釜中,在130~180℃下反应0.5~24h,自然冷却后,产物洗涤、抽滤、干燥即可得到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纳米片;
(2)将二氧化钛微球或二氧化钛纳米片加入无水乙醇中形成悬浮液,通入氮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紫外光照射1~20min,当白色二氧化钛变成浅蓝至深蓝色,在黑暗中将一定量的贵金属前驱体注入该悬浮液中,在Ti3+的还原作用下,金属离子转变为单质金属纳米颗粒沉积在二氧化钛表面,从而形成二氧化钛负载贵金属可见光光催化材料。
上述步骤(1)中钛酸四丁酯和乙醇体积比均为1∶2~9;钛酸四丁酯和氢氟酸溶液的体积比均为25∶3;氢氟酸溶液优选体积浓度40%;钛酸四丁酯和冰醋酸的体积比均为1∶2~4。
上述步骤(2)中二氧化钛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0~100;所述的贵金属前驱体为氯金酸、氯铂酸或硝酸银;贵金属前驱体的加入量相当于贵金属单质与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1~3%。
本发明针对传统贵金属负载方法中存在的负载分布不均匀、界面结合不牢固等缺陷,利用Ti3+原位辅助还原的方法,将贵金属纳米粒子均匀地分布在载体二氧化钛表面,合成出MTiO2(M=Au,Pt,Ag)可见光光催化材料;利用该制备方法负载的贵金属纳米颗粒在可见光激发下产生的电子能有效地传给载体二氧化钛,从而可高效地进行选择性光氧化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产物的XRD衍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产物的SEM图和EDS分析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产物与二氧化钛微球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产物与二氧化钛微球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产物与二氧化钛微球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23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有机空心结构纳米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