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成本侦测和隔离RS485总线占用故障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01425.8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9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罗金育;陈东俞;卢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捷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2 | 分类号: | G06F13/4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辰专利事务所 44227 | 代理人: | 范钦正 |
地址: | 51007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成本 侦测 隔离 rs485 总线 占用 故障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数字通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对485集线器占用总线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领域,随着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总线能适合远距离的数字通信。在RS-422标准的基础上,EIA研究出了一种支持多节点、远距离和接收高灵敏度的RS-485总线标准。
RS-485标准采用平衡式发送,差分式接收的数据收发器来驱动总线,总线的最大传输距离达到1200m,最大节点数为32,且对复杂的电磁环境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485网络拓扑一般采用一主多从终端匹配的总线型结构,不支持环形或星形网络,最好采用一条总线将各个节点串接起来。总线式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扩展性良好,缺点是一旦总线上某节点故障,占用总线,将导致整个485系统瘫痪,故障的隔离能力差。
为提升485总线的故障隔离能力,增强485系统的稳定性,485集线器(HUB)应运而生。
RS-485集线器,指专为解决复杂的电磁场环境下RS-485总线大系统要求而设计的RS-485总线分割集中器(485hub)。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RS-485星型总线结构,RS-485接口输入、输出端均采用独立驱动方式,改变原有总线的单一式结构为星型网络结构,可以给工程建设及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好处。
占用总线故障是指总线上某节点违反总线使用规则,长时间向总线发送数据,导致总线被该故障节点占用,造成该条线路的瘫痪。在使用485集线器的星形网络结构中,该条线路应该被隔离,以便保持其它线路的通讯稳定性。
传统的485集线器,对于占用总线故障的判断和处理,一般采用软件方式,应用微处理器中的程序,对所有485线路进行监控,并对故障进行处理。该方式设计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低成本侦测和隔离RS485总线占用故障的方法及其装置,它利用硬件电路完成485节点占用总线故障的判断和隔离方法,设计简洁,故障判断准确,处理迅速,便于推广及应用。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每个RS485节点处采用了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WM电路、非门及晶体,当下行RS485收到大于200个字节和/或超过3分钟的数据包时,将对应RS485节点关断。
使用以上所述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RS485节点处设置有故障侦测电路,所述故障侦测电路包括有:
RS485输入电路处与基极带供电电压3~6V的第一晶体管Q4的发射极端相连通,与第一晶体管Q4集电极并联的第一电容C25,与第一电容C25输出端并联的第一电阻R36,所述第一晶体管Q4、第一电容C25及第一电阻R36组成的脉冲宽度调制PWM电路,该PWM电路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非门U16D;
所述第一非门U16D输出端与由第二晶体管Q5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Q5的集电极并联有带供电电压3~6V的充电电路电阻R30和第二非门U16C的输入电路,第二晶体管Q5的发射极与充电电路电容C24相连通,所述充电电路电容C24输出端并联在第二非门U16C的输入电路;
所述第二非门U16C的输出电路并联有主通讯指示灯(RED)及第三晶体管Q3的基极,第三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RS485总线输入电路及地线GND1并联,第三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与左通讯指示灯(GREEN)相连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法及装置设计简洁。
2、本发明主要处理在数据包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准确判断故障,并迅速进行处理。
3、对成本敏感的485集线器的设计中,以实现完全硬件化的485集线器设计,成本更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485故障侦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每个RS485节点处采用了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WM电路、非门及晶体,当下行RS485收到大于200个字节和/或超过3分钟的数据包时,将对应RS485节点关断。
实施例2
根据图1所示使用了实施例1方法的装置,它在RS485节点处设置有故障侦测电路,所述故障侦测电路包括有:
RS485输入电路处与基极带供电电压3~6V的第一晶体管Q4的发射极端相连通,与第一晶体管Q4集电极并联的第一电容C25,与第一电容C25输出端并联的第一电阻R36,所述第一晶体管Q4、第一电容C25及第一电阻R36组成的脉冲宽度调制PWM电路,该PWM电路输出端连接的第一非门U16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捷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捷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14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