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供水功能的塑料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00955.0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0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方明;胡苗青;郭丽;伍仕宝;汤磊;鲍冠男;袁荣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2D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防止 水土流失 供水 功能 塑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供水功能的塑料井。
背景技术
由于环境的破坏,树木被大量砍伐,中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化情况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造成植物生长得不到供水,使植被遭到破坏,而植被又是保持水土重要手段,植被的减少使得水土流失现象进一步加剧,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克服这一难题,防止水土流失和为植物生长供水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供水功能的塑料井,该塑料井适用于广大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和雨水期较短且集中的广大地区。
根据上述构思,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供水功能的塑料井,包括用泡沫塑料制成的大漏斗和小漏斗,出水管,由塑料薄膜制成的塑料软管,硬质塑料管和塑料袋;所述大漏斗上设置有缺口,使塑料井周围土壤中的雨水可以由所述缺口流入塑料井中,所述大漏斗上装有飞边;所述小漏斗粘接在所述大漏斗上,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大漏斗和所述小漏斗,并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大漏斗和所述小漏斗粘接;所述塑料软管固定在所述出水管上,所述塑料袋扎紧固定在所述大漏斗的所述飞边上,所述硬质塑料管为L型,一端安装在所述小漏斗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塑料袋进入土壤,可以同时在所述小漏斗不同方向安装多个所述硬质塑料管,同时向多个方向供水。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供水功能的塑料井,是一种减少水土流失,并为其周围植物生长供水的装置,通过收集存储雨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冲刷,避免雨水带走表面土壤,另外本发明可以为通过自身特殊设计为周围生长的植物供水,使得植被得到保存,这样水土流失现象得到缓解,形成良性循环。本发明的塑料井制作简单易行,适用地区广泛。
附图说明
图1 为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供水功能的塑料井整体结构图
图2 为大漏斗,小漏斗,出水管,塑料软管以及硬质塑料管的组装图
图3 为大漏斗的立体图
图4 为小漏斗的立体图
图5 为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供水功能的塑料井埋入土壤中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供水功能的塑料井,包括用泡沫塑料制成的大漏斗1和小漏斗4,出水管5,由塑料薄膜制成的塑料软管6,硬质塑料管7和塑料袋8;所述大漏斗1上设置有缺口2,使塑料井周围土壤中的雨水可以由所述缺口2流入塑料井中,所述大漏斗1上装有飞边3;所述小漏斗4粘接在所述大漏斗1上,所述出水管5穿过所述大漏斗1和所述小漏斗4,并且所述出水管5与所述大漏斗1和所述小漏斗4粘接;所述塑料软管6固定在所述出水管5上,所述塑料袋8扎紧固定在所述大漏斗1的所述飞边3上,所述硬质塑料管7为L型,一端安装在所述小漏斗4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塑料袋8进入土壤,可以同时在所述小漏斗4不同方向安装多个所述硬质塑料管7,同时向多个方向供水。
参见图5,在地面挖一个圆坑,将塑料井放入坑中,大漏斗1要高出地面3-5厘米,防止平时泥土沙石由大漏斗1进入井中,大漏斗1上的缺口2需要低于地面2-3厘米,使塑料井周围土壤中的雨水能通过缺口2流入井中,大漏斗1上的缺口2可以是两个或四个,但不能太多,否则会造成大量的泥土沙石流入井中。缺口2不要与土壤接触,在对准缺口2的地方需要开一条水槽,这样让塑料井周围的水汇集到水槽中,通过缺口2流入塑料井中。
塑料袋8的直径要比圆坑的直径大1.3-1.5倍,塑料井的深度依然如此,这样可以塑料井装满水后,塑料袋8不至于胀破,同时塑料袋8中需要装有2-3千克泥土,这样起到固定塑料井的作用,防止大风将塑料井吹出圆坑。
大漏斗1上的飞边3,用于固定塑料袋8,并将塑料井卡在土壤中,防止塑料井被风吹走。坑的深度应该是当地降雨量的5倍或更深,防止突降暴雨,塑料井可以尽量尽可能多存储一些雨水。塑料井存储的水达不到塑料软管6时,由于水分子的吸引力,塑料软管6的下端就会被封闭住,这样井存储的水便无法蒸发到空气造成流失。如果下雨,在雨水的重力作用下,塑料软管6可以开口让水流入井中。塑料软管6的长度应该是出水管5直径的4-5倍,便于塑料软管6闭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009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