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根据核磁共振T2谱确定渗透率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99501.6 | 申请日: | 201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3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潮流;胡法龙;李长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根据 核磁共振 t2 确定 渗透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根据核磁共振T2谱确定渗透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过程中,测井解释的首要任务是识别有效的储集层,其次是利用各种方法分析判断储集层中所含流体的性质。所谓储集层,是指具有存储流体的空间并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出流体的岩石,简称为储层。衡量岩石是否为有效储层的基本指标就是孔隙度和渗透率。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比,它可以衡量储层的储集能力。渗透率是值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它是决定油气藏能否形成和形成后油气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通常采用毫达西(mD或×10-3μm2)为单位。
按照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将孔隙度小于15%、渗透率5~50×10-3um2的碎屑岩储层称为低孔低渗储层,将孔隙度5~10%、渗透率小于5×10-3um2的碎屑岩储层细分为特低渗透储层。
要准确识别储层,就必须利用测井资料连续定量地计算渗透率剖面,根据渗透率高低划分储层。对各种测井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确定渗透率一直是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的重要任务。
在油气勘探早期主要面临中高孔渗、粒间孔隙型常规储层,测井解释常用根据孔隙度、泥质含量等1~2个参数确定渗透率的经验模型,在中高孔渗常规储层,这种经验模型一般能够满足储层识别的要求,最后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大。
但是在当前普遍面临的特低孔渗储层评价中,人们发现,仍然采用直接基于孔隙度或泥质含量的渗透率经验模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相对误差很大,其结果就是导致有效储层的识别符合率低、影响勘探进程。其中关键原因是在特低渗透储层中,不同大小尺寸孔隙的分布特征、喉道连通程度等孔隙结构的复杂化严重影响了储层渗透率,单纯考虑孔隙度大小已经不能表征其渗透率的高低。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于石油工业。它是基于核磁共振理论而发展起来一项新技术,仪器测量响应仅与岩石孔隙流体中氢核的含量和状态有关,能够得到与岩石本身矿物成分无关的孔隙度、不同大小孔隙分布等信息,是目前唯一的提供岩石孔隙结构信息的测井方法。
根据核磁共振测井可以较准确地确定渗透率,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经典模型包括Coates模型和SDR模型,表达式分别为:
但是随着核磁共振测井的不断应用以及岩心实验资料的对比标定,目前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Coates模型、SDR模型确定的渗透率精度仍然偏低,特别是对于特低渗透储层,这两个模型考虑的孔隙结构信息仍然不足,仍然会影响有效储层的识别符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据核磁共振T2谱确定渗透率的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方法中考虑孔隙结构信息不足从而获取的渗透率精度偏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9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