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99331.1 | 申请日: | 201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9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显示装置 显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视差光栅立体显示技术也被称为视差屏障或视差障栅技术,随着3D产业的兴起,目前各大厂家争相投入该技术的研发,其原理和偏振式立体(3D)较为类似,视差光栅式3D产品与现有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工艺兼容,因此在量产和成本上具有优势。视差光栅立体显示技术的实现方法是用一个开关液晶显示屏制作出一系列的垂直间隔条纹,光线通过条纹后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和右眼看到的图像同时显示时,不透明的条纹会分别遮挡右眼和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立体影像。
现有的视差光栅立体显示技术,其观看者的可视角度较小,立体图像的可视区域被限制在一个锥形区域内。虽然现有的一些技术方案可以适当增大立体图像的可视区域,但基本都是以损失显示像素为代价,从而得不偿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裸眼观看立体图像的立体显示装置,该立体显示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中观看者的可视角度较小的技术问题,可获得理想的观看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狭缝光栅、显示面板、第二狭缝光栅和控制单元,所述显示面板设于第一狭缝光栅和第二狭缝光栅之间,第二狭缝光栅位于显示面板和观看者之间;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两个相邻显示时刻,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狭缝光栅和第二狭缝光栅的打开和关闭;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任一显示时刻,所述第一狭缝光栅打开而第二狭缝光栅关闭,第一幅立体图像输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像素列,所述第一狭缝光栅将所述第一幅立体图像的图像光分别导向至观看者的左右眼;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下一显示时刻,所述第一狭缝光栅关闭而第二狭缝光栅打开,第二幅立体图像输入到显示面板的第二像素列,所述第二狭缝光栅将所述第二幅立体图像的图像光分别导向至观看者的左右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通过控制单元在显示面板的两个相邻显示时刻,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狭缝光栅和第二狭缝光栅的打开和关闭;以及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任一显示时刻,所述第一狭缝光栅打开而第二狭缝光栅关闭,第一幅立体图像输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像素列,所述第一狭缝光栅将所述第一幅立体图像的图像光分别导向至观看者的左右眼;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下一显示时刻,所述第一狭缝光栅关闭而第二狭缝光栅打开,第二幅立体图像输入到显示面板的第二像素列,所述第二狭缝光栅将所述第二幅立体图像的图像光分别导向至观看者的左右眼。
本发明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采用时间和空间同时分割,在显示面板上加上经过处理的3D视差合成图像信号,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相应的光栅与相应的图像同步出现,当第一幅立体图像输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像素列时,显示面板的第二像素列不输入立体图像,形成人为构成的像素间隙,第一像素列的像素间隙增加了第二像素列的像素宽度;当第二幅立体图像输入到显示面板的第二像素列时,显示面板的第一像素列不输入立体图像,形成人为构成的像素间隙,第二像素列的像素间隙增加了第一像素列的像素宽度,因此增加了显示时像素间的间距,突破其视角范围狭小的限制,使人在观看立体图像时,有较大的观看视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中实现图像分割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立体显示装置中实现图像分割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考图1所示,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狭缝光栅1、显示面板2、第二狭缝光栅3和控制单元(未标示),所述显示面板2设于第一狭缝光栅1和第二狭缝光栅3之间,第二狭缝光栅3位于显示面板2和观看者4之间;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2的两个相邻显示时刻,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狭缝光栅1和第二狭缝光栅3的打开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9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立体餐具
- 下一篇:自送料电动多功能切菜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