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云计算环境下面向服务部署优化的协同动态双缓冲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9314.8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8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卢暾;刘铁江;王琪;顾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 环境 面向 服务 部署 优化 协同 动态 缓冲 | ||
1.一种云计算环境下面向服务部署优化的协同动态双缓冲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双缓冲池包括如下两个子缓冲区:单值子缓冲区和多值子缓冲区;每个子缓冲区均包含存储模块和传送模块,存储模块主要用来存储DR,传送模块负责把存储的DR按照一定逻辑规则进行传送;单值子缓冲区的存储模块中仅能存储一个DR,多值子缓冲区中存储模块能存储多个DR;
用户提交的DR经标准化后首先被提交到单值子缓冲区的存储模块中,该存储模块交给该单值子缓冲区的传送模块来判断该DR是否为立即DR,如果是立即DR,表示需要优化部署它,则交给系统优化模块来处理该DR;否则该DR被传送到多值子缓冲区的存储模块中,用来等待多个DR构成的集合优化;
缓冲池设定了最小阈值和最大阈值,这个最小阈值和最大阈值由系统管理员根据缓冲池来动态设定;
当非立即DR传送到多值子缓冲区的存储模块时,该存储模块交给多值子缓冲区的传送模块来判定当前存储模块中所有的DR是否已经达到了最大阈值;如果达到最大阈值,则直接把该存储模块中所有DR传送到系统优化模块进行优化,否则重新保留在存储模块中;同时,所述多值子缓冲区对每个DR设定一个定时器,一旦某个DR的时限达到,则由传送模块判断是否存储模块中所有DR达到最小阈值;如果所有DR达到最小阈值,则同样传送所有DR到系统优化模块进行优化,否则表明当前多值子缓冲区的阈值比较小,这种情况下缓冲池同服务拥有者协同交互,根据用户选择是否增加时限,增加多少时限,来决定是传回多值子缓冲区等待更好的阈值优化,还是让当前已达到时限的DR到单值子缓冲区,由单值子缓冲区传送当前这个DR到系统优化模块进行优化;
这里,DR表示部署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动态双缓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选取与计算方式如下:
使用一种兼容性二维坐标轴,得到每个DR到来时缓冲池的刷新效率作为阈值;设定这个效率即比例值为R,记所有待优化的IE个数为 ,被优化的IE个数为,剩余的IE个数为,则有:
(1)
并且:
(2)
记通过预处理得到所有DR集合中最大的家族号为,最大的版本号为;以横坐标作为家族号,纵坐标为版本号,对于某个家族的某个IE的兼容范围,使用几个点的连线来表示;定义表示家族f上兼容范围为到的IE,其中f表示当前的家族号,表示兼容的起始纵坐标点,表示兼容的结束纵坐标点;以黑色实线表示IP为True的IE的兼容性覆盖范围,以虚线表示IP为False的IE的兼容性覆盖范围,经预处理后,具有如下性质:
1)所有实线所属的IE不能被优化;
2)某一家族有跨越全部版本号的完整覆盖实线时,该家族优化后IE个数为该家族所有的实线个数;
3)某一家族,当只经过最小版本号端或最大版本号端有实线存在时,若该端最长实线长于该端最长虚线,则该端优化后剩余的IE个数为该端实线个数,否则为该端实线个数加1;
4)某一家族有跨越全部版本号的完整覆盖虚线且没有完整覆盖实线时,该家族优化后的原子个数为该家族所有实线个数加1;
5)某一家族,只经过最小版本号端或最大版本号端有且仅有虚线时,该端优化后的原子个数为1;
在预处理过程中,在统计和的时候,根据每个DR的个数得到;或者根据每家族IE个数分别相加得到,假设家族号f的IE个数记作,则相加得到,即:
记每个家族被优化后剩余的IE个数为,其中f表示家族号,则有:
由式(1)和式(2)得出R和;记某个家族 f优化后实线的个数,即家族f优化后IP为True的IE个数为,某个家族f中优化后剩余的虚线数,即家族f优化后剩余的IE个数为,于是有且仅能有三个值,即:
于是得出:
则求出的工作也就是求出如下结果:
(3)
对于,根据每个家族中IE属性IP就能得出;对于,根据性质确定他的值为3个值中的哪个值;
其中,IE表示原子服务安装表达式,IP表示安装规则。
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动态双缓冲池的服务部署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提交的部署需求(DR)增加有时限属性,根据时限DR分为立即DR和非立即DR,DR首先与标准化模块进行标准化,然后被提交到动态双缓冲池中,使得每个IE有确定的属性,从而进行R值的计算和处理;一旦达到缓冲池刷新条件,则单个DR或者多个DR被送到简化和优化模块进行相应的优化,优化完成的服务被部署到云端供最终用户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931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