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开关升压型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8722.1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0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卜树坡;曹建东;章雯;钱涛;吴冬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升压 dc 变换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开关升压型直流-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能变换领域。
背景技术
升压型直流-直流变换器采用高频斩波技术,将较低的直流电压提升到较高的直流电压,在燃料电池、光伏发电系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电路采用硬开关的工作方式,在功率开关器件以及功率二极管的导通和关断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开关损耗,由于开关频率很高,造成系统效率下降,不利于降低损耗、体积和成本。
近几年提出的软开关技术,即通过附加有源或无源缓冲电路,使主电路的功率开关器件和功率二极管在零电压、零电流时导通或者关断,进而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一种现有方案的原理如图1所示,是在主电路上附加一辅助电路来实现主开关的零电压开通。这种方案不能实现辅助电路中的功率开关器件的软开关,而且在主功率回路串联谐振电感,造成损耗加大,谐振电感的容量也要和主回路的滤波电感相一致,因此造成其效率低、成本和体积均有所增加。专利“直流变换器功率开关管的软开关方法和软开关直流变换器(授权公告号CN1123962C)”公开了一种软开关方案(如图2所示),其原理是在直流变换器的基础上增加辅助功率开关管、谐振电容、谐振电感,三者与主功率开关管S构成谐振回路,在主、辅功率开关管上分别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且在主功率开关管上并联一个充放电电容。利用上述谐振回路的谐振特性、谐振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的特性以及充放电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并通过脉宽调制电路控制主、辅助功率开关管周期性地开通和关断,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电流开、零电压关。辅助功率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零电压关,以及整流二极管的零电压关,进而有效提高了系统效率。但是这种方案同样存在功率回路中串联谐振电感的问题,同时其需要的辅助器件较多,上述因素造成其在体积和成本方面的劣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软开关升压型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解决现有直流-直流变换器存在的主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大、附加的软开关电路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上述第一个目的,一种软开关升压型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的结构组成包括电容C1、C2、C3,滤波电感L1、L2,开关器件S1、S2,二极管D1、D2、D3,直流电压检测电路,驱动电路以及控制器;
其连接结构为:变换器输入端的滤波电容C1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并联;滤波电感L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正极、C1的一端以及开关器件S2的功率输出端相连;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以及开关器件S1的功率输入端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与变换器的输出端正极以及滤波电容C3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容C2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与开关器件S2的功率输入端相连;变换器输入端的直流电源负极与输出端的电源负极和电容C2的另一端、开关器件S1的功率输出端以及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直流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3的两端,且直流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模拟量输入接口,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开关器件S1的信号端,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开关器件S2的信号端。
进一步地,上述开关器件S1、S2为全控性功率器件,二极管D1、D2、D3为快恢复型功率二极管。
本发明上述第二个目的,一种软开关升压型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采样周期,并在每个采样周期中,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I、首先开通开关器件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8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窗防水胶泥
- 下一篇:一种大孔高纯水合氧化铝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