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加氢的催化剂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97679.7 申请日: 2011-04-19
公开(公告)号: CN102228834A 公开(公告)日: 2011-11-02
发明(设计)人: 李明时;高松松;鲁墨弘;沈俭一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大学;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B01J23/755 分类号: B01J23/755;B01J23/883;B01J23/835;B01J29/46;C07D307/33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3164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催化 加氢 催化剂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精细化工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催化加氢催化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γ-丁内酯又名γ-羟基丁酸内酯,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中间体,具有多种用途。γ-丁内酯具有可导电性强、沸点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作优良的高沸点萃取剂和吸收剂、有机溶剂。在石油化工行业,可用于芳烃的萃取剂、合成吸收乙炔的溶剂、不溶于水的醇和环状醚类化合物的萃取剂、液体烃的增黏剂、润滑油添加剂、胶凝剂及辛烷值促进剂等;在医药行业,可用于合成抗菌素药物环丙沙星、脑出血和高血压等药物的中间体、干扰素及治疗癫痫等;在纤维行业,可用作聚丙腈纤维的纺织溶剂和凝固剂、纤维素酯羊毛、丙烯腈、尼龙等的染色剂和尼龙纤维的抗静电剂;在树脂行业,可用作聚氟乙烯分散剂、聚酯类的产品染色改进剂、聚合物的溶剂、树脂特殊增塑剂、抗氧剂和固化剂;在农林行业,可用作合成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中间体。γ-丁内酯与甲胺反应生成重要的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与氨和乙炔反应,生成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氨反应生成γ-丁内酯酰胺,再水解生成γ-氨基丁酸;还可用于合成环丙沙星、环丙胺、脑复康、干扰素和维生素B1等,其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γ-丁内酯的生产方法主要为1,4-丁二醇脱氢法和顺酐加氢法。1,4-丁二醇脱氢法历史悠久、技术成熟,转化率、产品收率均很高,三废少,但与顺酐加氢法工艺相比,原料成本高、市场竞争力较小,已逐渐被后者取代。反应式如下:

顺酐加氢法制备γ-丁内酯是颇具有前景的方法,具有原料价格低、产品收率高等特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反应如下:

贵金属Pt、Pd、Ru等对顺酐液相加氢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Waldo DeThomas等[Waldo De Thomas.Hydrogenation catalys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P].US:4083809,1978-04-11]研究了贵金属Pd或Pt与Cu组成的双金属催化剂,发现γ-丁内酯选择性可达95%。Pillai等[Pillai U R,Sahle-Demessie E,Strontium as an efficientpromoter for supported palladium hydrogenation catalysts[J].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005,281(1-2):31-38]研究了Pd/Al2O3催化剂,γ-丁内酯的选择性高于80%。Nishiyama等[Nishiyama,Shoichi.Method and catalyst for preparation ofγ-GBL[P].JP:416237,1992-01-21]用浸渍法制备了Pd-Co/载体催化剂,γ-丁内酯收率为83.6%。Yoshinori Hara等[Hara Y,Kusaka H,Inagaki H,A Novel production ofγ-butyrolactone catalyzed Ruthenium complexes.Journal of Catalysis[J],2000,194:188-197]开发了一种新型的Ru复合催化剂,γ-丁内酯的选择性可达到97%。上述所用催化剂都为贵金属催化剂,虽然活性和选择性比较高,但成本高昂。非贵金属Ni虽然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但对γ-丁内酯的选择性不够高,且稳定性差。武志刚等[武志刚,赵永祥,许林萍,等.在NiO-SiO2气凝胶催化剂上顺酐液相加氢合成γ-丁内酯[J].精细化工,2002,19(4):21-25]采用气凝胶法制备的Ni/SiO2催化剂,180℃、6.0MPa下反应8h,γ-丁内酯的收率为80.2%。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选择适宜的催化剂载体,以及适宜的活性组分和助剂,得到了一种高活性的负载型加氢催化剂。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催化加氢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载体、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其中载体为二氧化硅、活性炭、γ-氧化铝、ZSM-5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活性组分为镍、钼、铜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助催化剂为二氧化钛、氧化钼和/或氯化亚锡,其中以质量百分数计催化剂中主活性组分为10%-40%,助剂为0.1%-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未经常州大学;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76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