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模组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97278.1 | 申请日: | 2011-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4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瑞;叶志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8/00;F21V7/22;F21V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52311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反射层的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传统照明灯具多采用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cathode fluorescentlamps,CCFL)作为发光源。冷阴极萤光灯管为非指向性光源,其所发出的光线往四面八方传递,因此,设计者常在冷阴极萤光灯管旁设置反射灯罩以将光线投射到某一特定区域,然而,这些经反射灯罩反射的光线被利用的效率不高。此外,由于冷阴极萤光灯管为线性的发光光源,因此不易由冷阴极萤光灯管直接得到平面式光源,因此,有人利用导光板将冷阴极萤光灯管所发出的光束由导光板的一表面导出,而得到平面式光源。然而,此种平面式光源常有均匀性以及光利用效率不佳的问题。
图1为中国台湾专利第I309703所揭示的已知光源模组。请参照图1,在此已知光源模组中,发光元件110所发出的光束L会被导光元件120的斜面120a反射,而由出光面So出光。然而,仍有部分光束L’会自出光面So以外的表面出光,导致此已知光源模组的光利用效率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此光源模组的光利用效率及均匀性(uniformity)佳。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光源模组,此光源模组的光利用效率及均匀性(uniformity)亦佳。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源模组,此光源模组包括发光元件以及导光元件。导光元件具有入光面、出光面、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反射层以及第二反射层。发光元件面向入光面。出光面与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连接于出光面且与入光面相对。第一表面不平行于入光面。第二表面连接于第一表面且与出光面相对。第一反射层配置于第一表面上。第二反射层配置于第二表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源模组,此光源模组包括发光元件、导光元件以及承载架。导光元件具有入光面、出光面、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发光元件面向入光面。出光面与入光面连接。第一表面连接于出光面且与入光面相对。第一表面不平行于入光面。第二表面连接于第一表面且与出光面相对。发光元件以及导光元件容置于承载架内。承载架包括第一反射部、第二反射部以及第三反射部。第一反射部与第一表面平行。第二反射部连接于第一反射部且与第二表面平行。第三反射部连接于第二反射部且与入光面平行。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光源模组藉由与入光面相对且不与入光面平行的第一反射层(或是第一反射部)将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导至出光面出光,而增加了本发明的光源模组的光利用效率。另外,本发明的光源模组利用与出光面相对的第二反射层(第二反射部)使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均匀地由出光面出光,而增加了本发明的光源模组的均匀性(uniformity)。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光源模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
100、200、300、400、500:光源模组
110:发光元件
120:导光元件
120a:斜面
122、124、126、128:反射层
130:承载架
132:第一部
132a、134a、136a:内表面
132b:第一顶部
132’:第一反射部
134:第二部
134’:第二反射部
136:第三部
136b:凹陷
136c:第二顶部
136’:第三反射部
Si:入光面
So:出光面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S3:第三表面
α、β、θ:角度
L、L’:光束
H1:第一凹陷
O: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72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刮擦的烹饪用具以及用于制造该种烹饪用具的方法
- 下一篇:液压式搬运叉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