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培养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培养层制备移植体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97270.5 | 申请日: | 2011-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范立;冯辰;赵文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5/07 | 分类号: | C12N5/07;A61L27/38;A61L2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移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于培养细胞的培养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该培养层制备可以植入生物体的移植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社会生活中,各种事故或灾害会不可避免造成生物体损伤,尤其是会损伤皮肤或神经系统。
目前,临床上对于大面积深度皮肤缺损等患者的创面修复治疗,一般采用皮肤移植的方法治疗。其中,皮肤移植大都采用自体植皮、自体皮浆或异体供皮等方法,存在皮源较少、取皮植皮方法繁锁、患者痛苦较大等问题。
神经系统受损会引起神经缺损,神经缺损是临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通常采用神经管“桥接”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两端,该神经管是神经系统受损部位的神经细胞的承载体,受损部位的神经细胞(neurons)的神经突起(neurite)受到损伤,通过该神经管的支撑,该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一端的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起沿所述神经管内壁生长,从而通过受损神经细胞的自我修复来完成受损神经系统的修复。然,当受损部位的神经细胞是死亡时,通过植入上述神经管是不能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培养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培养层的移植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培养层和由该培养层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培养层具有良好的弹性及延展性,可以用于培养细胞。由上述移植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移植体包括生物组织能够植入体内,完成受损部分的修复。
一种培养层,用于培养细胞,其包括:一碳纳米管结构以及一设置于该碳纳米管结构表面的具有吸附细胞特性的生长因子层。
一种培养层,用于培养细胞,其包括:一疏水性基底、一碳纳米管结构、一蛋白质层以及一生长因子层。所述疏水性基底为硅胶基底或表面涂覆有硅胶的柔性基底。所述碳纳米管结构设置于所述疏水性基底的表面。所述蛋白质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碳纳米管结构的表面。所述生长因子层具有吸附细胞的特性,且设置于所述蛋白质层的表面。
一种培养层的制备方法,该培养层用于培养细胞,其包括:提供一碳纳米管结构;以及在所述碳纳米管结构的表面形成一具有吸附细胞特性的生长因子层。
一种培养层的制备方法,该培养层用于培养细胞,其包括:提供一碳纳米管结构;采用蛋白质溶液浸润所述碳纳米管结构,从而在该碳纳米管结构的表面形成一蛋白质层;以及在所述蛋白质层的表面形成一具有吸附细胞特性的生长因子层。
一种移植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培养层,该培养层包括一碳纳米管结构及设置在该碳纳米管结构表面的一具有吸附细胞特性的生长因子层;在该生长因子层表面种植多个细胞;以及培养所述多个细胞直到该多个细胞生长形成一生物组织。
一种移植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碳纳米管结构;用蛋白质溶液浸润所述碳纳米管结构,从而在所述碳纳米管结构表面形成一蛋白质层;对该蛋白质层进行灭菌处理;用多聚赖氨酸溶液处理所述蛋白质层;采用层粘连蛋白溶液浸润所述蛋白质层,从而在所述蛋白质层的表面形成一层粘连蛋白层;在所述层粘连蛋白质层表面种植多个神经细胞;以及培养该多个神经细胞直到该多个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形成一神经网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层以及由培养层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培养层包括碳纳米管结构以及具有吸附细胞特性的生长因子层。所述生长因子具有亲水性,可以吸附细胞,因此该培养层可以用来培养细胞,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具有弹性佳、延展性良好、质量轻等优点,因此,所述培养层可根据受损组织的受损部位的形状、大小进行裁剪、拉伸。由本发明提供的使用所述培养层制备移植体的方法制备的移植体可根据受损组织的受损部位的形状、大小进行裁剪、拉伸并植入受损部位。所述移植体包括生物组织,该生物组织中的细胞与所述受损部位两端或边缘的细胞的距离较近,因此该植入体中的细胞与受损部位边缘的细胞可以重新建立联系,完成受损部位的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植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碳纳米管絮化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碳纳米管碾压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碳纳米管拉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多层层叠设置的碳纳米管拉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多层层叠设置的碳纳米管拉膜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非扭转的碳纳米管线的扫描电镜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72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