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品位氧化金矿大规模生产堆浸排液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94914.5 | 申请日: | 2011-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4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谢振开;孙文忠;李玉保;周若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地博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11/00 | 分类号: | C22B11/00;C22B3/02;C22B3/04 |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翁建华 |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品位 氧化 金矿 大规模 生产 堆浸排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金堆浸提取,尤其是一种低品位氧化金矿大规模生产堆浸排液系统。
背景技术
黄金堆浸工艺是由有色金属的堆浸提取技术发展而来,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提金方法,它促进了低品位黄金资源的开发。氧化金矿的堆浸工艺涉及许多学科,包括矿床地质学、碎矿学、湿法浸取学、土建学和力学等,其中如何控制堆浸液的流向、流速及矿堆吸氧量多少尤为重要,因此,堆浸排液系统的设计十分关键。传统做法是将堆浸场底板做成倾斜度3~5°的场地,水顺地势往低的一侧汇集,然后直接进入贵液池或先汇集到场地外的明沟再流入贵液池,这种粗糙简陋的沟系排液存在诸多缺点及不足:
<1>排液速度慢,喷淋强度小,浸淋矿石的水量少,造成堆浸时间长、成本增加;
<2>矿堆内含氧量少,金溶解时间延长,造成浸出时间长、回收率低;
<3>由于水流缓慢,矿堆透水性不强,矿堆高度小,单位场地上的堆矿量少,增加了土建费用及底垫材料成本;
<4>由于排液效率低,洗矿、调碱时间长,石灰用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浸出效率高、堆浸时间短的低品位氧化金矿大规模生产堆浸排液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低品位氧化金矿大规模生产堆浸排液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集液沟和覆在其上的多孔排液装置组成;集液沟分主沟和支沟,在堆浸场地中央布主沟连接贵液池,主沟两侧呈树枝状分布支沟;多孔排液装置有上、下两层竹垫,中间由圆木分隔,下层竹垫打有通孔并铺设在集液沟上,上层竹垫上铺有毛脊草(即蕨草)。
堆浸场地三面环山呈C形且两侧向中间倾斜3~5°,C形开口与贵液池相接,场地底板铺20~25公分的泥土,泥土上铺有三层底垫,上层和下层为彩条布,中间层为薄膜,集液沟处的底垫要紧贴沟底、沟壁。
集液沟横断面呈梯形,深40公分;主沟上宽60~65公分、下宽40~45公分,支沟上宽45~50公分、下宽30~40公分,支沟间距15米。
竹垫厚4~6mm;下层竹垫中部打两排通孔,孔径4公分、孔距10公分、行距20公分;圆木长度小于竹垫宽度,直径至少10公分,圆木间距5公分;上层竹垫上的毛脊草厚至少30公分,其他底垫上的毛脊草厚25~30公分。
本发明的低品位氧化金矿大规模生产堆浸排液系统,采用树枝状沟系布局和竹垫及圆木营造的多孔排液装置,前者加快了堆场各部的水溶液排出,后者阻挡泥浆进入沟系,并利用上下两层竹垫的间隔空间及下层打孔竹垫形成无数个微型吸水、吸气泵,有助于促进水溶液从上往下流动以及便于矿堆吸入空气参与矿石上氰化钠的溶金作用,达到透水、增加矿堆溶氧量的目的。因此,应用本发明的堆浸排液系统能够增加单位场地堆矿量、提高金的浸出率、缩短堆浸时间、减少氰化钠用量、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了低品位氧化金矿堆浸生产的经济效益。与传统排液系统相比,应用本发明优点具体如表1。
表1新旧堆浸排液系统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地博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地博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4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加密/解密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色域可缩放性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