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材与背板的连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93790.9 | 申请日: | 2011-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1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江;高岩;郭力山;王欣平;熊晓东;尚再艳;江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C14/34 | 分类号: | C23C14/34;B23K15/06;B23K26/12;B23K26/24;B23K1/0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板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溅射靶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材与背板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溅射靶材在集成电路、平面显示以及太阳能薄膜电池等高技术产业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随着溅射基片的尺寸不断增大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溅射靶材在纯度、微观组织以及靶材与背板连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溅射过程中,靶材组件作为阴极,首先应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同时为了排放高能态离子高速轰击靶材表面产生的热量,靶材组件也要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因此,靶材与背板的连接既要有一定的结合强度,以避免溅射靶在工作中的脱落、开裂等问题,又要有高的热传导率和电传导率,此外靶材的晶粒经热机械处理后,细小均匀,不能在焊接过程中发生改变。
针对靶材与背板组件的连接问题,主要有机械压合、热压或者热等静压扩散焊接的方法。专利(Low temperature sputter target backing plate method andassembly,US7146703B2)在圆片形靶材或背板表面设计加工复杂的表面结构,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机械咬合的方式将靶材与背板连接在一起。采用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靶材和背板材料硬度有明显的差别,否则不容易直接通过挤压实现咬合连接。例如,对于高纯铜靶材和无氧铜背板进行连接时,两者硬度基本没有差别,很难通过连接面的变形实现低温条件下的可靠连接,除非在连接面上加工出复杂表面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通过靶材和背板连接面复杂表面结构咬合连接的专利,主要是针对于易于加工的圆片形靶材,难以适用于不规则形状靶材。另外的问题是,如果靶材和背板均是硬度大、难塑性变形的材料,也无法采用此方法进行连接。
通过直接热压或者热等静压的方法来进行焊接时,工艺成本高,同时在靶材与背板的材料类别上也有适用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纯金属及合金靶材与背板的连接方法,实现靶材与背板的可靠结合。
一种靶材与背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在靶材与背板表面同时加工出同样尺寸的凹槽或者孔,将靶材和背板加工出凹槽或者孔的一面叠放在一起,同时在凹槽或孔中填充硬度较低的材料,在真空条件下将靶材与背板封焊成一体;
(2)然后施压使凹槽或孔中的填充材料嵌合在靶材和背板中,实现靶材与背板的相连;
(3)最后对相连的靶材与背板进行热处理和成品加工。
所述凹槽或者孔的侧面与底平面的夹角变化范围在30°~90°之间。
所述凹槽或者孔的深度为0.1~10mm。
所述填充材料的硬度小于或者等于靶材和背板两者中硬度较低的材料的硬度。
所述填充材料为铟、锡、铝、铜、镍、银及其合金。
所述真空条件下的封焊方法包括真空电子束焊、激光焊和真空钎焊,焊接深度控制在2~2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靶材与背板表面预先加工出凹槽或者孔,在凹槽或孔中填入硬度相对较低、塑性好的材料,因此不需要考虑靶材与背板材料之间的硬度差别,也不需要考虑靶材和背板材料的韧塑性,只要选择填充材料的硬度小于或者等于靶材和背板两者中硬度较低的材料的硬度、塑性变形性能好即可。本发明采用真空焊接技术排出靶材和背板之间残存的空气,通过室温或者低温(<200℃)条件下压合,保证靶材、背板和填充材料间的紧密结合,同时确保靶材的微观组织不发生变化。本发明通过边缘封焊和填充材料嵌合连接的方式为靶材板坯与背板的可靠连接提高了双重保证。本发明适用于各种靶材与背板材料的连接,同时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靶材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靶材与背板表面加工出凹槽或者孔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靶材与背板组件封焊在一起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外侧局部放大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另外一种封焊方式的外侧局部放大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靶材与背板压合后外侧局部放大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圆形靶材待焊面加工孔分布的示意图;
图7为圆形靶材待焊面加工出的环形凹槽分布的示意图;
图8为类三角形靶材待焊面加工孔分布的示意图;
图9为长条形靶材待焊面加工孔分布的示意图;
其中,1-靶材、2-背板、3-外缘封焊面、4-外缘封焊面、5-靶材待焊面、6-背板待焊面、7,8-凹槽或者孔、7a,8a-凹槽或者孔的侧面、7b,8b-凹槽或者孔的底面、9-封焊焊缝、10-预先放置在靶材和背板对应凹槽中的填充材料、11-靶材待焊面与背板待焊面直接的间隙、12-封焊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37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学气相沉积炉
 - 下一篇:轧辊研磨机的刮刀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