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光源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1640.4 | 申请日: | 201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8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汤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怡和佳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2 | 分类号: | H01L33/62;H01L33/64;H01L3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7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光源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发光效率高、省电和寿命长的优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LED光源模组通过塑封体将LED封装构成,现有的LED光源模组结构如图1所示,一LED光源模组10,包括一散热基板11、设置于散热基板11上的一导热板12、设置于导热板12上的一引线框架13、设置在引线框架13内的一电路板14及一LED芯片15,其中LED芯片15设置在电路板14上,及配合引线框架13将LED芯片15塑封的一塑封体16。其中,该引线框架13大致呈圆盆状,包括一底板131及形成在底板131上依其边缘环绕的外围壁132,通过设置该种形状的引线框架13以便于塑封体16与其结合稳定。该种LED光源模组结构复杂,且由于LED光源模组10有该引线框架13,不利于LED散热传递,同时,LED散出光线为外围壁132所阻挡而造成散出的光线范围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提高散热、且扩大散光范围的LED光源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LED光源模组,包括一散热基板、一导电导热层、至少一LED芯片,及一塑封体,所述导电导热层涂覆在散热基板上,所述塑封体将所述LED芯片塑封在导电导热层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LED光源模组通过在散热基板上形成一导电导热层,并将LED芯片设置在该导电导热层上,无需引线框架及电路板,结构简单,LED芯片发出的热量可经导电导热层直接传递到散热基板上,缩短了热量传递路径,更便于散热;同时由于省略引线框架而无引线框架的外围壁阻碍光线散出,可扩大LED芯片光线的散光范围,散光范围达到180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LED光源模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LED光源模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LED光源模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LED光源模组100包括一散热基板10、一导电导热层20、至少一LED芯片30、及一塑封体40。所述导电导热层20涂覆于所述散热基板10上,所述塑封体40将LED芯片30塑封于导电导热层20上。
所述散热基板10为可为导热性好的铝、银等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该散热基板10为铝基板。该散热基板10包括一呈平面的上表面11,该上表面11上形成有所述导电导热层20。该导电导热层20包括一绝缘底层21与一印刷电路层22,所述绝缘底层21用以隔绝印刷电路层22与散热基板10电性导通,该绝缘底层21可为导热性能较佳的绝缘漆形成。所述印刷电路层22为导电油墨印刷形成,其形成有集成电路,用以电性连接LED芯片30。
所述LED芯片30布设在所述导电导热层20上,且每一个LED芯片上引出有二导线32,该二导线32用以与印刷电路层22上的二导电片222电性连接,从而每一LED芯片30形成一电流回路,可通过控制印刷电路层22的电路导通与否而控制LED芯片30的发光。该LED芯片30通过一固晶层23与导电导热层20粘接,该固晶层23材料可为有机金属焊接剂或焊膏,有机金属焊接机是金属粒子与聚合物载体的悬浮物。这些金属粒子的尺寸通常为几微米,一般为薄片状的银颗粒,该金属粒子提供导热和导电的性能。聚合物载体包括树脂,如环氧树脂、有机硅或聚亚酞氨等,该等树脂提供附着和凝聚力,使有机金属焊接机成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粘接物。焊膏主要为无铅焊料,如金锡焊料,锡银铜焊料,导热性好,具有较高的回流温度。然大尺寸芯片使用焊膏可能在结合面处发生空洞,而导致热传导和应力方面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固晶层材料采用有机金属焊接剂,可为导热性较佳的银胶,银胶主要由银粉、玻璃砂及树脂组成。该LED芯片30底部可设置热沉24,热沉设置在导电导热层20上,且支撑所述LED芯片30,该热沉为较LED芯片30底部面积大的一散热片,用以扩大LED芯片30与导电导热层20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怡和佳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怡和佳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1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