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忆阻器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0926.0 | 申请日: | 201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8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李颖弢;龙世兵;吕杭炳;刘琦;张森;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45/00 | 分类号: | H01L45/00;H01L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忆阻器 特性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忆阻器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电子技术以及半导体器件领域。
背景技术
阻忆器(memristor)是指电子电路中除了电阻、电容、以及电感之外的第四种无源电路元件。简单地说,忆阻器实际上就是一种有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通过控制电流的变化可改变其阻值,如果把高阻态的电阻值定义为“0”,低阻态的电阻值定义为“1”,则这种电阻就可以实现存储数据的功能。忆阻器的概念早在1971年就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工程教授蔡少堂所提出。忆阻器由于其对电阻的时间记忆特性使其在模拟分析、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以及神经网络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忆阻器被提出后的三十几年间,有关忆阻器的理论虽有发展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2008年,美国惠普公司的研究人员成功制备出了与蔡少堂教授所描述行为相同的忆阻器电路元件。由于其可实现非常小的纳米等级组件,并且不会产生现今将晶体管尺寸缩小的过热问题,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并有望成为电子学、材料科学、半导体器件等领域研究的新热点。目前,忆阻器发展的明显趋势是希望制备成本更低,工艺更加简单,性能指标更好。现有的忆阻器器件主要以惠普实验室提出的采用不同化学配比的二氧化钛双层结构为主。为了能够推动忆阻器的进一步发展,开发新的材料,发展有效并且可行的工艺技术是本技术领域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为了能够推动忆阻器的进一步发展,开发新的材料,发展有效并且可行的工艺技术的需求,提供一种具有忆阻器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忆阻器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半导体器件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以及位于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的功能层薄膜,所述功能层薄膜为钛铝氧化物TiAlOx,其中,0.5<x<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的材料为W、Au、Pt、Ti、TiN、TaN、ITO或者IZO。
进一步,所述下电极和上电极的厚度分别为10nm至500nm,所述功能层薄膜的厚度为3nm至600n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忆阻器特性的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衬底上形成下电极;
步骤二:在所述下电极上依次沉积Ti/Al/Ti薄膜层;
步骤三:对所述Ti/Al/Ti薄膜层进行氮化处理,使其相互扩散,形成TiAl薄膜层;
步骤四:对所述TiAl薄膜层进行氧化处理,形成TiAlOx功能层薄膜;
步骤五:在所述TiAlOx功能层薄膜上形成上电极。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下电极上淀积的Ti/Al/Ti薄膜层的厚度分别为1nm至200nm。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氮化处理主要采用氮气退火的方法。
进一步,所述氮气退火的温度为100℃至1000℃,所述氮气退火的时间为30秒至2小时。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氧化处理为热氧化、等离子氧化或者离子注入氧化。
进一步,所述氧化的温度为100℃至1000℃,所述氧化时间为1分钟至2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忆阻器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具有与忆阻器相似的特性,结构简单,可以作为第四种无源电路元件的候选,同时采用了简单的制备工艺,降低了忆阻器的制作成本,因此具有产业化价值,有利于本发明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忆阻器特性的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忆阻器特性的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3为图2制备方法中各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忆阻器特性的半导体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忆阻器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在连续五次负电压扫描下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提供的附图及其描述仅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各附图中的形状和尺寸仅用于示意性例示,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0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