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型废纸脱墨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90530.6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2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傅瑞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坛助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9/04 | 分类号: | C09D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1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废纸 脱墨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墨剂,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造纸行业废纸脱墨中的环保型废纸脱墨剂。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废纸的回收利用已引起了越来越大的重视,特别是废纸利用后带来的节省投资、降低成本等方面的好处更给废纸的回用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近10年来,废纸的回收率和利用率逐年增长,处理废纸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用废纸制成的纸和纸板的品种和产量也逐年增多。2008年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废纸数量已高达2421万吨。中国造纸工业的原料比重中,废纸浆的比重逐年上升,2008年我国的废纸浆用量已占造纸用浆总量的60%以上。
废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其次是各种类型的废纸在收集、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混入的各种杂质。此外还含有包括书钉、回形针、金属薄片、铁丝、砂石等。此外还含有塑料、金属薄膜的复合层、表面涂布的树脂、橡胶粘合物,各种油墨、湿强剂、蜡等。这些杂质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去除。如利用印刷废纸制浆,关键是脱墨。油墨中的碳黑、颜料和一些填充剂粒子,通过印刷粘附在纸张纤维上,脱墨就是破坏这些粒子与纤维的粘附。为此,需要使用脱墨剂,在适当的温度和机械作用下进行废纸脱墨处理。
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脱墨剂由表面活性剂与无机药品组成,或是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脱墨剂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浮选剂、螯合剂、分散剂和防油墨再沉积剂等组成,各种组分在脱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有些药剂也同时起着几种作用。皂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使油脂皂化,不能乳化油墨中的树脂、化学品及分散颜料,所以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等。因而整个脱墨过程是在多种脱墨成分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下进行的。
但是以往造纸工业中常用的脱墨剂,不少品种中含有对环境不友好的成分,如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APEO)、烷基苯磺酸钠(ABS)等,这些物质在不少国家都是明令禁止的,它们不仅不容易生物降解,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对环境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和乳化、洗涤效果,还具有低泡、抑泡功能,以及良好的分散防沉积性能的环保型废纸脱墨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废纸脱墨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型废纸脱墨剂成分由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即30-50%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30%的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以及30-40%的脂肪酸盐。
在本发明的环保型废纸脱墨剂中,所述脂肪醇为天然脂肪醇,其碳链长度为C12-C18;所述脂肪酸为天然脂肪酸,其碳链长度为C16-C18;所述盐为钠盐或钾盐;所述聚氧乙烯醚的聚合数在7-10;所述聚氧丙烯醚的聚合数在3-5。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脱墨剂不但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和乳化、洗涤效果,还具有低泡、抑泡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分散防沉积性能,为一种绿色环保型废纸脱墨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废纸脱墨剂,其成分由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即30-50%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30%的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以及30-40%的脂肪酸盐。其中,所述脂肪醇为天然脂肪醇,其碳链长度为C12-C18;所述脂肪酸为天然脂肪酸,其碳链长度为C16-C18;所述盐为钠盐或钾盐;所述聚氧乙烯醚的聚合数在7-10;所述聚氧丙烯醚的聚合数在3-5。具体地,上述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式为: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RO(C2H4O)nH R=C12-18 n=7-10
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RO(C2H4O)n(C3H6O)mH R=C12-18 n=7-10
m=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坛助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坛助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0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频感应电炉与工频炉熔炼工艺
- 下一篇:一种机车厂用牵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