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9104.0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5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山;何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G06F3/01;G08C23/04;H04N21/4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控制数字 电视接收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其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其他装置上的功能被移植在手机上。特别是一些生活常用的趣味化的小工具也越来越多的在手机上出现,例如利用手机作为遥控器遥控机顶盒、电视和空调等家电。
现有技术中,利用手机作为遥控器遥控机顶盒进行音视频播放,主要是通过在手机中安装模拟软件,通过用户开启该模拟软件后,手机将用户对键盘或虚拟键盘的操作转换为对应的遥控信号发送到机顶盒,机顶盒在根据该遥控信号对应的操作对音视频进行处理。
在实际使用中,若需要手机来实现遥控器功能,需要用户查找到对应模拟软件的运行程序并运行,开启步骤较为繁琐实际使用中浪费时间较多,且用户使用中需要熟悉原本在手机状态使用时的按键在遥控器状态下的使用功能,操作复杂,用户体验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其可通过用户甩动移动终端来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当前播放音视频的播放。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方法,包括:
具备位移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甩动控制指令;
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甩动控制指令发送相应遥控指令到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所述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遥控指令对音视频进行播放控制。
进一步,所述具备位移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甩动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具备位移传感器的移动终端包括具备陀螺仪和/或具备重力感应和/或接近感应器和/或地磁感应器和/或手势感应器的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甩动加速度;
当所述加速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生成甩动控制指令。
进一步,所述移动终端根据甩动控制指令通过预置规则发送相应遥控指令到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预置规则将甩动控制指令转换为对应遥控指令;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wifi和/或蓝牙和/或红外发送所述遥控指令到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进一步,所述具备位移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甩动控制指令前包括:
移动终端获取用户输入状态切换指令;
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切换工作状态为甩动遥控状态。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甩动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甩动控制指令;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甩动控制指令发送相应遥控指令到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进一步,所述甩动检测模块还包括:
位移传感器,用于获取用户甩动加速度;
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加速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生成甩动控制指令。
进一步,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根据预置规则将甩动控制指令转换为对应遥控指令;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wifi和/或蓝牙和/或红外发送所述遥控指令到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进一步,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用户输入状态切换指令;
状态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指令切换工作状态为甩动遥控状态。
为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系统,包括:
具备位移传感器的移动终端,用于获取用户甩动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甩动控制指令发送相应遥控指令到数字电视接收终端;
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用于根据所述遥控指令对音视频进行播放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用户甩动移动终端来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对音视频的播放,方便了用户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可通过用户甩动移动终端来控制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当前播放音视频的播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9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户签约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高压输水输气的嵌入法防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