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自适应功率因数校正的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及控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88095.3 | 申请日: | 2011-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0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赵剑锋;闫安心;曹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2M1/4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功率因数 校正 接触 电能 传输 装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带自适应功率因数校正的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整流二极管即第一整流二极管(5)、第二整流二极管(6)、第三整流二极管(7)、第四整流二极管(8)组成第一不可控整流桥,第一不可控整流桥的输入端的一极通过输入电感(2)连接到输入电源(1)一极上,第一不可控整流桥输入端的另一极直接连接到输入电源(1)另一极上,第一不可控整流桥的输出端并联稳压电容(10);两个逆变功率管即第一逆变功率管(11)、第二逆变功率管(12)串联组成逆变半桥,逆变半桥的两端为输入端且分别连接到稳压电容(10)的两端,第一逆变功率管(11)的两端并联第一缓冲电容(13),第二逆变功率管(12)的两端并联第二缓冲电容(14);第二逆变功率管(12)的两端为逆变半桥的输出端;两个滤波电容即第一滤波电容(3)、第二滤波电容(4)相串联接在第一不可控整流桥输入端,其公共点通过升压电感(9)与逆变半桥的中点(2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适应功率因数校正的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补偿元件(26)即电容或电感与松耦合变压器一次侧(16)串联,并连接在第二逆变功率管(12)的两端;谐振电容(15)与松耦合变压器一次侧(16)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适应功率因数校正的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松耦合变压器二次侧(17)与整流负载相连,也即四个整流二极管为第五整流二极管(18)、第六整流二极管(19)、第七整流二极管(20)、第八整流二极管(21)组成第二不可控整流桥,松耦合变压器二次侧(17)与第二不可控整流桥的输入端相连;滤波电感(22)和第三滤波电容(23)串联后连接到第二不可控整流桥的输出端;负载(24)与第三滤波电容(23)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适应功率因数校正的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松耦合变压二次侧(17)与非整流负载相连,也即松耦合变压二次侧(17)与第三滤波电容(23)相连,负载(24)与第三滤波电容(23)并联。
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适应功率因数校正的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逆变功率管(11)、第二逆变功率管(12)上分别施加相同周期T的第一驱动信号(Vg1)、第二驱动信号(Vg2),而且两个驱动信号频率恒定、占空比恒定;第一驱动信号(Vg1)、第二驱动信号(Vg2)不能同时施加;在每个驱动信号周期内T内,第一驱动信号(Vg1)施加的时间Ton1、第二驱动信号(Vg2)施加的时间Ton2、两信号之间死区时间Td之间满足关系Ton1+Ton2+2Td=T;调节施加时间Ton1、Ton2的长短来调节装置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通过增大施加时间比值Ton1/Ton2来升高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减小施加时间比值Ton1/Ton2来降低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80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参贝咳喘散
- 下一篇:一种个体水平肥胖预测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