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挖泥船进行污泥清淤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8000.8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1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幼灵;安建;普光跃;潘春雷;黄朝兵;瞿承中;苏靖翔;王健;拔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E02F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王振华;朱成蓉 |
地址: | 6534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挖泥船 进行 污泥 清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湖泊底泥疏浚及输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挖泥船进行污泥清淤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湖泊或河道清理污泥通常会通过挖泥船来进行。在常规的施工方式中,需投入抓斗吸泥船、挖泥船以及一定数量的运输驳船与其配套施工。一方面,由于投入设备和施工人员数量多,相应的生产成本也高,另一方面吸、挖、运每个步骤都有时间短点,或多或少都影响了上级和下级的工序,导致作业率低下。
此外,但由于疏浚地点离岸边或排泥场距离过远无法通过压力泵直接输送到岸上的淤泥对堆积点,因而超出了一般挖泥船的排距,只能沿用传统的运输船往返运输,运输驳船的容量有限,往返的时间差又成为限制挖泥船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不仅使工期加长并且增加了大量的工程费用,这一弊病是目前在国内大型湖泊清淤中广泛遇到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通过挖泥船进行污泥清淤的装置,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通过挖泥船进行污泥清淤的装置,包括绞吸式挖泥船,所述绞吸式挖泥船将河道或湖泊中的污泥通过吸泥泵送入水上浮管的一端口,所述水上浮管的另一端口与陆地上架设的岸管相通,所述水上浮管的长度无限制并且由多段组成,任意每相邻两段所述水上浮管之间通过一接力泵连接。
进一步,所述接力泵设置在接力泵船上。
进一步,所述接力泵的动力通过所述接力泵船的柴油机供电或通过岸上顺所述水上浮管放置的电缆供电。
进一步,所述绞吸式挖泥船设有挖掘污泥的绞刀。
进一步,由多段组成的所述水上浮管为直线型或曲线型。
该通过挖泥船进行污泥清淤的装置与传统的挖泥船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由于采用接力泵在水上加压与绞吸式挖泥船配套,使泥浆抽取、输送形成流水化作业,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设备和人员的投入,最主要的是大大的提高了工程的作业率同时减少了日常管理工作降低了施工成本,也不会存在驳船运输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
(2)本发明由于将水上浮管的长度进行任意设置并且由多段组成,任意每相邻两端水上浮管之间通过一接力泵连接,使得挖泥地点与岸上污泥堆积点可以随意设置,无需担心水上浮管过长运送压力不够而无法实现长距离运输污泥。
(3)本发明由于多段组成的水上浮管为直线型或曲线型,因而水上浮管可以按照河道的走向任意设置,方便污泥运输,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支出。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通过挖泥船进行污泥清淤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绞刀;2—绞吸式挖泥船;3—水上浮管;4—接力泵;5—接力泵船;6—陆地上架设的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通过挖泥船进行污泥清淤的装置,包括绞吸式挖泥船2,绞吸式挖泥船2将河道或湖泊中的污泥通过吸泥泵送入水上浮管3的一端口,水上浮管3的另一端口与陆地上架设的岸管6相通,水上浮管3的长度无限制并且由多段组成,任意每相邻两段水上浮管3之间通过一接力泵4连接。接力泵4设置在接力泵船5上。由于采用接力泵4在水上加压与绞吸式挖泥船2配套,使泥浆抽取、输送形成流水化作业,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设备和人员的投入,最主要的是大大的提高了工程的作业率同时减少了日常管理工作降低了施工成本,也不会存在驳船运输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
接力泵4的动力通过接力泵船5的柴油机供电或通过岸上顺所述水上浮管3放置的电缆供电。绞吸式挖泥船2设有挖掘污泥的绞刀1。
由多段组成的所述水上浮管3为直线型或曲线型。因而水上浮管可以按照河道的走向任意设置,方便污泥运输,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支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80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