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通讯基站散热用热管排热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7285.3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7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崔庆忠;张庆跃;郭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琛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育才***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通讯 基站 散热 热管 机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排热机组的结构和工艺技术,具体的是一种新结构的用于手机通讯基站散热可以反重力的热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通讯的日益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用于接发信号的手机通讯基站数量也日益庞大。由于手机基站密闭性要求,同时发射设备又有大量热量产生,所以手机基站的散热已成为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目前基站散热主要靠空调制冷,耗电量很大,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本发明是一种用热管原理散热的新型设备,耗电量很小,能效比在10℃温差时可达1∶10。这套新型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把两套连接好的热管散热器分别置于基站房间的内、外空间,当室内热管散热器受热后热管内液态工质迅速气化,通过管路传输到室外热管散热器,遇冷后液化,又流回到室内热管散热器,然后再次受热气化。这样通过如此气液相变循环往复不断地把热量从室内传到室外,达到散热目的。热管中采用毛细结构以增强传输驱动力。同时,为增大散热量,用60W风扇,根据气温间歇性工作,耗电很少,而效能比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要提供一种能够最大限度接近室内热源,同时又能高效传输热量到室外空间的热管系统。相关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要对热管进行分体设计,形成室内外两套热管散热器,中间有管路连接。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热管能够更方便的接近热源,热管设计也更加轻薄小巧。以往的热管多采用一体化设计,比较庞大,同时由于热管的冷凝段又要尽量接近墙壁以方便打孔与外界冷空气接触,造成热管的蒸发段不方便靠近热源。而采用分体设计的热管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热管的液态工质灌装口采用阀门结构设计,这样热管可以在现场安装完毕后再进行灌装。如果发现热管有泄露或者其它问题,可以现场修复后再次进行灌装。目前的热管灌装口多采用一经灌装完毕后焊死或机械卡紧,这种工艺方法属于一次性结构,一旦有问题则整套热管报废。第三,室内外两套热管散热器中间由两根管路连接,其中与蒸发管相连的连接口分别位于室内外热管散热器一侧的顶部,与回流管相连的连接口分别位于室内外热管散热器另一侧的底部。即与蒸发管相连的连接口和与回流管相连的连接口在散热器上呈对角状摆放设计,这样可使热管内的工质流向和分布达到最佳效果。
本发明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首先,热管散热在10℃温差以上其效能比要大于压缩机,并且随着温差增大热管的节能效果会更加明显。其次,热管要应用于手机基站的散热,关健在于热管散热器要能最大限度的接近热源,灌装口要能够反复使用,热管散热器连接要合理通畅。这种分体设计的热管排热机组由于采用了阀门结构的灌装口、对角摆放设计的蒸发管、回流管的连接口等技术,使热管散热器能够最大限度接近热源,十分便于现场安装,适用性很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手机基站散热的热管排热机组,如图所示。将室内热管散热器1放置于通讯设备2顶部空间,以便最大限度的接近热源。将室外热管散热器3放置于基站室外顶部,室内外两套热管散热器由蒸发管4和回流管5连接,与蒸发管4相连的连接口7分别位于室内外热管散热器一侧的顶部。与回流管5相连的连接口8分别位于室内外热管散热器另一侧的底部。即与蒸发管4相连的热管连接口和与回流管5相连的热管连接口在散热器上(见图1)呈对角状摆放设计。这样可以使气液相变的循环在散热器中的流动更加合理,促使气流和液流遍布整个热管散热器中,以达到快速散热和快速回流的目的。整套系统安装完毕后,用灌装机通过灌装口6对系统机组进行抽真空和液态工质灌装。工质可以为134a或其它沸点较低的化学物质。灌装完毕后,驱动风扇9以扩大散热面积。整套热管排热机组开始正常工作。室内热量使室内热管散热器1中的液态工质气化顺蒸发管4上升传输到室外热管散热器3中冷凝,冷凝后的液态工质顺回流管5流回室内热管散热器1中。如此反复,达到散热目的。案例(一)特征在于室外热管散热器位置要高于室内热管散热器,此时热管中气液相变的循环驱动力由重力和毛细吸力同时作用,推动循环。
实施例(二)
由于安装条件限制,室外热管散热器3安装位置要低于室内热管散热器1。此时室内外热管中气液相变的循环驱动力主要由回流管和热管中毛细结构的吸力产生作用,使室外热管散热器3中较低处的冷凝液态工质能够在回流管和室内外热管中的毛细结构吸力作用下攀升到较高处室内热管散热器1中,实现再次受热蒸发后遇冷回流,如此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琛,未经郭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72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完全潜没的一体式电动油泵
- 下一篇:含水涂料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