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用纯水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86371.2 | 申请日: | 2011-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0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瑞昌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 地址: | 52832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纯水 | ||
1.一种家用纯水机,包括增压泵(107),以及在增压泵(107)的泵出水口(108)后顺次相连的反渗透滤组(109)、单向阀(113)、后置滤组(116)及净水龙头(117),所述增压泵(107)的泵进水口(106)与原水管路(101)连接,反渗透滤组(109)设有浓水口(110)和净水口(111),单向阀(113)与反渗透滤组(109)的净水口(11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纯水机还包括高压开关(115)、储水桶及控制阀,所述高压开关(115)与单向阀(113)和后置滤组(116)之间的连接管路接通,所述储水桶内置薄膜袋,薄膜袋内形成净水腔,薄膜袋与储水桶的桶体之间形成压力腔,储水桶的桶体设有与压力腔接通的压力腔水口(118),以及与净水腔接通的净水腔水口(119),储水桶的净水腔水口(119)与单向阀(113)和后置滤组(116)之间的连接管路接通,所述控制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泄水口及与进水口直接接通的阻流口,且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水路上设有控制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水路在接通、断开状态下转换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和出水口之间水路与泄水口接通的通道上设有泄压组件,所述进水口与反渗透滤组(109)的浓水口(110)连接,出水口与压力腔水口(118)连接,泄水口与原水管路(101)和增压泵(107)的泵进水口(106)之间的水路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组合阀(112),所述控制组件为限压组件,所述进水口为进水口二(401),出水口为出水口二(415),泄水口为泄水口二(414),阻流口为阻流口二(416);所述组合阀(112)包括组合阀座(404),以及与组合阀座(404)连接的阀盖(4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二(401)和出水口二(415)接通的通道上设有浓水压腔(402)和限压腔(406);所述组合阀座(404)上连接有封水挡件(405),且封水挡件(405)设有接通浓水压腔(402)与限压腔(406)的封水口,所述限压组件包括感压膜片、膜片压板、密封头组件、感压弹簧及控制杆,感压膜片周边密封固定于组合阀座(404)与阀盖(407)之间,感压膜片与阀盖(407)之间形成容置空腔,膜片压板和感压弹簧位于该容置空腔内,且感压弹簧两端分别作用于膜片压板上端面和阀盖(407)内表面,密封头组件设置在浓水压腔(402)内且与封水口匹配,控制杆的上端与感压膜片连接,其下端穿过封水口并与密封头组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二(415)与泄水口二(414)的接通通道上设有泄压封口(413),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密封组件(412)、压板(410)及泄压弹簧(408),泄压密封组件(412)周边密封固定于组合阀座(404)与阀盖(407)之间,且密封泄压封口(413),压板(410)连接在泄压密封组件(412)的上端面,泄压弹簧(408)两端分别顶接在压板(410)上端面和阀盖(407)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阀(112)设有与阻流口二(416)接通的保压水口(417),以及密封保压水口(417)的保压组件,所述保压组件包括与组合阀座(404)连接的保压盖板(419)、周边密封固定于组合阀座(404)与保压盖板(419)之间的保压密封膜片(422)、连接在保压密封膜片(422)下端面的保压封座(421)、以及两端分别顶接在保压封座(421)下端面和保压盖板(419)内表面的保压弹簧(4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家用纯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开关(115)的启闭动作水压值小于保压组件的开启水压值,且保压组件的开启水压值小于所述家用纯水机正常制水时反渗透滤组(109)输出的浓水水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瑞昌,未经吴瑞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637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