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制加热膜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85276.0 | 申请日: | 2011-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8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骏 |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唐忠庆 |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加热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制加热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面状发热体是指在面状的绝缘辐射体的内部安装电阻发热体,利用以发热体的传导热加热辐射体产生远红外线辐射这一加热方式工作的发热体,作为电阻发热体,可举出金属薄板、金属氧化物处理的表面、陶瓷板型、碳黑、碳纤维型等。以往,在面状发热体中,没有PTC电阻体的面状发热体是以通过直流电流发热的,这样不仅电阻体的电阻低,电流高,不容易控制发热体的温度,而且以无电极向发热体施加直接电流,存在电导率不均匀的缺点。另外,由电极及电阻体构成的面状发热体,几乎都是将银之类的金属粉末掺合在树脂中将其印刷后作为电极,将碳类掺合在树脂中将其印刷后作为电阻体,在电极上施加电流使得电阻体发热。银本身作为导体其导电性是优良的,但用于面状发热体时,由于是以粉末状态下将银掺合在树脂中的银膏,所以导电性差,且有制造工序复杂,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制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克服现有产品中上述方面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铝合金制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切割:将铝合金箔根据生产要求切割;
2)热处理:将经过步骤1)切割后的铝合金箔放入130±1℃烤箱内加热35±1小时,通过对铝合金箔的热处理,能够有效防止铝合金箔受温度的影响产生收缩;
3)清洗: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铝合金箔浸入到质量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1.5分钟,取出后,再浸入水中0.5分钟,使得附着在铝合金箔表面上的异物去除的更加彻底;
4)烘干:将清洗后的铝合金箔使用UV烘干机在70-100℃下烘干30秒;
5)腐蚀印刷工艺:将步骤4)的铝合金箔的表面贴上一层固体感光胶,经过曝光后在铝合金箔上形成形状,再经过三氯化铁水溶液蚀刻;
6)贴双面胶:铝合金箔经过上述步骤后形成半成品,在半成品和双面胶的两侧均打上定位孔,半成品上的定位孔与双面胶上的定位孔对齐贴合,便于产品与后视镜背板的连接和组装;
7)在铝合金箔与导电体连接的位置钉上连接端子,便于连接外部导线,在端子与铝合金箔的连接处涂一层保护用的硅胶,防止因腐蚀、生锈等原因导致连接的端子连接不良或脱落;所述硅胶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铝合金中的铜、锌等合金元素比铝导电性及导电稳定性能好来解决用于使用铝引起的导电稳定性能相对差,发热不均匀,导致发热效果不理想;
2、铝合金表面贴固体感光胶曝光后,再经过三氯化铁腐蚀的产品线条的两边比较均匀,提高产品的制成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铝合金制加热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切割:将铝合金箔根据生产要求切割;
2)热处理:将经过步骤1)切割后的铝合金箔放入130℃±1℃烤箱内加热35±1小时,通过对铝合金箔的热处理,能够有效防止铝合金箔受温度的影响产生收缩;
3)清洗:将经过步骤2)处理后铝合金箔浸入到质量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1.5分钟,取出后,再浸入水中0.5分钟,使得附着在铝合金箔表面上的异物去除的更加彻底;
4)烘干:将清洗后的铝合金箔使用UV烘干机在70-100℃下烘干30秒;
5)腐蚀印刷:将步骤4)的铝合金箔的表面贴上一层固体感光胶,经过曝光后在铝合金箔上形成形状,再经过三氯化铁水溶液蚀刻;
6)贴双面胶:铝合金箔经过上述步骤后形成半成品,在半成品和双面胶的两侧均打上定位孔,半成品上的定位孔与双面胶上的定位孔对齐贴合,便于产品与后视镜背板的连接和组装;
7)在铝合金箔与导电体连接的位置钉上连接端子,便于连接外部导线,在端子与铝合金箔的连接处涂一层厚度小于或等于2mm起保护作用的硅胶,防止因腐蚀、生锈等原因导致连接的端子连接不良或脱落,四周的宽度不能粘在双面胶的窗口边缘,产品上不能有气泡。
利用铝合金中的铜、锌等合金元素比铝导电性及导电稳定性能好,来解决用于使用铝引起的导电稳定性能相对差,发热不均匀,导致发热效果不理想;铝合金表面贴固体感光胶曝光后,再经过三氯化铁腐蚀的产品线条的两边比较均匀,提高产品的制成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骏,未经张晓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5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