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敏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85201.2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5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康弘;渥美尚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27/407 | 分类号: | G01N27/4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敏元件,该气敏元件在主体金属壳、外筒的内部保持用于测量被测量气体的检测元件,同时具有用于确保其外筒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通气性的通气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气敏元件:该气敏元件具有检测元件,该检测元件使用由氧化锆等陶瓷构成的固体电解质体来检测内燃机所排出的排气中的特定气体成分(例如氧等)的浓度。例如,检测氧浓度的氧传感器的检测元件是检测电极和基准电极成为一对以夹着固体电解质体的方式形成在其表面上,该检测电极暴露在排气中,该基准电极暴露在基准气体(通常为大气)中。该检测元件是根据被固体电解质体隔开的2个气体环境之间、即排气和基准气体之间的氧分压之差,检测排气中的氧浓度。
这种氧传感器具有用于保持检测元件的主体金属壳、覆盖检测元件的周围的外筒,而且在外筒的后端侧安装有用于阻塞外筒内部的栓构件(索环)。而且,在该栓构件上,除供引线(传感器输出引线以及加热器引线)贯穿的引线贯穿孔之外,还设置有用于确保外筒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通气性来将基准气体导入检测元件的基准电极侧的大气连通孔(贯通孔)。而且,在栓构件的大气连通孔中设置有过滤构件,该过滤构件将大气导入外筒内部(通气性),同时阻止水滴等进入外筒内部(防水性)。
而且,还公知有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那样设置有保护构件的气敏元件,该保护构件从外筒的后方侧(外部侧)覆盖栓构件的大气连通孔来保护过滤构件。通过设置保护构件,能够防止过滤构件直接暴露在外部,从而防止过滤构件受到与草木的接触、飞石等的冲撞引起的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在该过滤构件上产生破损。该保护构件具有通气部、覆盖部等借助臂部结合于外筒的构造,该通气部具有比大气连通孔小的开口,该覆盖部将过滤构件覆盖成无法视觉识别过滤构件,并且从与栓构件的间隙使过滤构件与大气连通孔之间通气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24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924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如这些专利文献那样的气敏元件的保护构件中,对于在通气部设置有在轴线方向上贯穿的较小的多个开口的保护构件(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4),由于一个个开口过小,会产生堵塞的问题。
另一方面,若保护构件在通气部上设置有向后端侧(外侧)呈圆顶状突出并带开口的突出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5、以及专利文献2的图12),并使突出部的开口和大气连通孔相连通,则不易产生堵塞,并且能够确保良好的通气性。但是,当将形成有该突出部的保护构件以覆盖过滤构件的方式配置于栓构件时,在使突出部比栓构件的后端面更向后端侧(外侧)突出的方法中,在布置引线时引线会剐到突出部的边缘而导致引线损伤。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气敏元件,该气敏元件当将设置有突起部的通气部以覆盖过滤构件的方式配置到栓构件时能够防止引线损伤。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气敏元件包括:检测元件,其在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自身的顶端侧具有用于检测被检测气体的检测部;主体金属壳,其使上述检测部从该主体金属壳的顶端突出,同时包围上述检测元件的径向周围;筒状的外筒,其配置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后端侧,并该外筒的顶端部固定于上述主体金属壳;以及栓构件,其配置于上述外筒的内侧,并以分别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引线贯穿孔和大气连通孔,该引线贯穿孔供用于获取上述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的引线贯穿,该大气连通孔夹设有具有通气性和防水性的过滤构件而能够使上述外筒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大气连通;其特征在于,
在外筒上结合有具有向后端侧突出的突出部的保护部,该保护部通过从上述轴线方向后端侧覆盖上述栓构件的上述大气连通孔来保护上述过滤构件,该突出部具有比上述大气连通孔的开口小的开口,上述突出部配置在比上述栓构件的后端面靠向顶端侧的位置。
如此,在本发明的气敏元件中,突出部配置在比栓构件的后端面靠向顶端侧的位置。即,由于突出部配置在栓构件内,因此在布置引线时引线不会剐到突出部的边缘。结果,能够防止引线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5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输液器插瓶针与导管自动装配装置
- 下一篇:闭合式顶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