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扬装置及其双螺纹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3902.2 | 申请日: | 201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6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梅景平;张晓伟;叶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5/12 | 分类号: | F16H25/12;B66D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鹏;逯长明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扬 装置 及其 螺纹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往复移动驱动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螺纹驱动机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双螺纹驱动机构的卷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可实现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主要有双螺纹驱动机构、连杆滑块驱动机构、曲柄滑块驱动机构和涡轮蜗杆驱动机构等。这几种驱动机构相比较而言,双螺纹导向驱动机构更适用于较大载荷和小位移的工况,可实现机械自动导向和换向,并且更为安全和可靠,因而普遍应用于卷扬排绳装置中。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双螺纹驱动机构的往复丝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往复丝杆与拨叉的配合示意图。
在卷扬的排绳装置中,当钢丝绳或其他绳索的直径较小时,往复丝杆1′的相邻螺纹1′2之间的螺距较小,因此导致往复丝杆1′上两条方向相反的螺纹槽1′1之间的公共交叉区域1′3过长,此时,图2所示的拨叉2′的弧形导向部2′1由于沿周向的长度过小,因而拨叉2′容易发生窜槽的危险。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窜槽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第二种双螺纹驱动机构。具体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双螺纹驱动机构的拨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第二双螺纹驱动机构的平面展开图。
如图3所示,将拨叉2′的弧形导向部2′1加长,使得其长度大于图1中公共交叉区域1′3的长度,因而解决了窜槽的问题。但是图3所示的拨叉2′随之而来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如图4所示,当拨叉2′运动到往复丝杆1′端部的换向槽4′时,由于拨叉2′的弧形导向部2′1具有较大的长度,导致弧形导向部2′1在换向槽4′中与换向套3′发生干涉而卡死。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卡死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第三种双螺纹驱动机构。具体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现有技术中第三种双螺纹驱动机构的平面展开图;图6为图5中的双螺纹驱动机构在另一种工况下的平面展开图。
如图5所示,将换向槽4′的宽度加宽,可以使得弧形导向部2′1能够顺利通过换向槽4′。但是,该种结构随之产生另一个新问题。如图6所示,当弧形导向部2′1由换向槽4′进入相对应的最外侧螺纹槽1′1时,由于换向槽4′的宽度较宽,导致弧形导向部2′1没有导向,因而弧形导向部2′1还是会产生窜槽甚至卡死的问题。
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第三种双螺纹驱动机构进行改进,从而解决拨叉由换向槽进入对应的最外侧螺纹槽时的导向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双螺纹驱动机构,该种双螺纹驱动机构的结构设计能够为拨叉当由换向槽进入对应的最外侧螺纹槽时提供导向,从而防止发生窜槽甚至卡死问题。此外,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双螺纹驱动机构的卷扬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螺纹驱动机构,包括往复丝杆和拨叉,所述拨叉设有沿所述往复丝杆的螺纹槽运动的第一弧形导向部;所述往复丝杆的端部还设有换向套,且该换向套的换向面与所述往复丝杆对应的最外侧螺纹之间形成有便于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换向通过的换向槽;所述拨叉还设有与所述换向面配合并与所述往复丝杆的螺纹脱离接触的第二导向部,以便限定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可由所述换向槽进入所述往复丝杆对应的最外侧螺纹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部与为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同圆心的第二弧形导向部,且该第二弧形导向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拨叉包括轴柄部,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连接于该轴柄部并相对于其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弧形导向部进一步连接于该轴柄部并相对于其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设有内导向面;所述第二弧形导向部凸出于该内导向面,并设有与该内导向面平行的外导向面;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设于所述换向槽时所述外导向面可与所述换向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的两侧均设有内导向面;所述第二弧形导向部的数量为两个,且二者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一侧的所述第二弧形导向部的外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另一侧的内导向面沿所述往复丝杆轴向的距离,等于所述换向槽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换向套与所述往复丝杆为分体结构,所述换向套固定连接于所述往复丝杆端部的圆周外部;所述换向套的外径大于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径,以便与所述第二弧形导向部配合。
优选地,所述换向套的内壁靠近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进一步开设有环形槽,且该环形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39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板支架的侧压板用螺栓
- 下一篇:一种吸尘器电机风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