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轮式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81152.5 | 申请日: | 2011-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6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薛荣生;郝允志;周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2M7/16 | 分类号: | F02M7/16;F02M7/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传动 传感 精细 微调 智能 供油 | ||
1.一种电控轮式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器本体和设置在供油器本体上的节气门及进油系统,进油系统包括主喷嘴、油针和与油针轴向固定连接的油针柱塞,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油针升程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油针轴向位移;
油针升程调节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油针柱塞并调节油针升程;所述油针升程调节伺服电机通过油针驱动轮以及绕于油针驱动轮上的油针拉索驱动油针柱塞,所述油针升程检测元件通过采集油针驱动轮的转动位移得到油针轴向位移;
节气门开度调节伺服电机,用于驱动节气门阀芯并调节节气门的开度;
电控单元,用于接收行车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向油针升程调节伺服电机的控制电路发送命令信号,同时接收油针位移检测元件的油针位移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向节气门开度调节伺服电机的控制电路发送命令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轮式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针限位装置,所述油针限位装置包括油针限位螺钉和油针限位托架,所述油针限位螺钉螺纹配合穿过油针限位托架上的油针限位螺母并沿传感拉索的拉预紧力方向顶住油针驱动轮上设置的油针限位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轮式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其特征在于: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节气门开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节气门开度调节伺服电机驱动节气门阀芯时的转动位移,并将该转动位移信号输入电控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轮式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开度调节伺服电机通过节气门驱动轮以及绕于节气门驱动轮上的节气门拉索驱动节气门阀芯;所述节气门驱动轮设置节气门限位装置,所述节气门限位装置包括节气门限位螺钉和节气门限位托架,所述节气门限位螺钉螺纹配合穿过节气门限位托架上设置的节气门限位螺母并沿节气门拉索拉力方向顶住节气门驱动轮上设置的节气门限位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轮式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针位移检测元件包括霍尔元件I和用于设置霍尔元件I的霍尔元件支架I,所述霍尔元件支架I固定设置于供油器本体或油针升程调节伺服电机壳体,所述油针驱动轮上与霍尔元件I对应设置有磁钢I;所述节气门开度检测元件包括霍尔元件II和用于设置霍尔元件II的霍尔元件支架II,所述霍尔元件支架II固定设置于供油器本体或节气门开度调节伺服电机壳体,所述节气门驱动轮上与霍尔元件II对应设置有磁钢I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轮式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I通过磁钢座I设置于油针驱动轮,所述磁钢座I为弧形且磁钢I为弧形设置于磁钢座I圆周方向,所述油针限位凸台由磁钢座I形成;
所述磁钢II通过磁钢座II设置于节气门驱动轮,所述磁钢座II为弧形且磁钢II为弧形设置于磁钢座II圆周方向,所述节气门限位凸台由磁钢座II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轮式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霍尔元件支架I包括基架I、调整螺栓I和霍尔元件座I,所述调整螺栓I以纵向可调的方式沿油针驱动轮径向设置于基架I,霍尔元件座I固定设置于调整螺栓I端部,霍尔元件I位于磁钢I径向外圆设置于霍尔元件座I;
所述霍尔元件支架II包括基架II、调整螺栓II和霍尔元件座II,所述调整螺栓II以纵向可调的方式沿节气门驱动轮径向设置于基架II,霍尔元件座II固定设置于调整螺栓II端部,霍尔元件II位于磁钢II径向外圆设置于霍尔元件座I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控轮式传动传感精细微调智能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霍尔元件支架I包括基架I a和调整螺栓I a,所述调整螺栓I a沿油针驱动轮轴向位置可调的方式螺纹配合设置于基架I a,霍尔元件I设置于调整螺栓I a端部并位于磁钢I轴向与其相对;
所述霍尔元件支架II包括基架II a和调整螺栓II a,所述调整螺栓II a沿节气门驱动轮轴向位置可调的方式螺纹配合设置于基架II a,霍尔元件II设置于调整螺栓II a端部并位于磁钢II轴向与其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11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束烧蚀推进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补液装置以及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