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舱救生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0222.5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7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翁叶霖;丁张辉;冯满香;伍得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国(南通)玻璃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B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3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救生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舱救生艇。
背景技术
救生艇是船舶配备用于紧急情况下脱离危险区域或从遇难船舶紧急撤离的设施和装备。遇难人员在被施救的过程中,由于深海底和海面的压差非常大,人们根本无法承受如此突然的强大的压差。因此在施救时都会给救生艇配备压力舱。因为压力舱中的压力是经过预先计算的安全压力,在救助时先将遇难人员安置在压力舱中,逐渐改变压力舱中的压力值,直至舱内人员慢慢习惯正常气压时,才走出压力舱。但是现有的救生艇其艇身与压力舱是分开设置的,救生艇通过绳索带动压力舱前行。这样的结构设计存在如下的不足:两者分开设置,救生艇在行进过程中,阻力增加,耽误营救的最佳时间;另外,在行进过程中若压力舱损坏,舱内人员就会发生再一次受伤的危险,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性高的压力舱救生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力舱救生艇,包括救生艇艇身,所述艇身内设有动力装置、操纵系统和必备生活用具,所述艇身的底部设有艇底塞,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水泵、手摇泵、船头侧推器和发电机,所述操纵系统包括设于驾驶室内的方向器、操纵器以及探照灯,所述必备生活用具包括口粮储存箱、淡水储存箱、属具存放箱、二氧化碳吸收剂、空气瓶及杂物箱,所述救生艇艇身内设有压力舱,所述压力舱侧壁上设有供压力舱内外人员交流的交流窗,所述交流窗由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两扇可开启关闭的门构成,所述压力舱内设有座位,所述压力舱底部设有伸入水中的入口通道,所述压力舱的顶部设置有吊链。
本发明压力舱救生艇,将压力舱设置于艇身内部,且压力舱底部设有伸入水中的入口通道,在施救过程中入口通道与破损船只的平台相连通,遇难人员就可以通过入口通道进入压力舱中,压力舱与艇身的一体化设计,提高了本发明的安全性能。另外,压力舱侧壁上设有供压力舱内外人员交流的交流窗,所述交流窗由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两扇可开启关闭的门构成,舱外人员在给舱内人员送食物和水及生活用品时,可将食物和水及生活用品放在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之间,然后关闭第一扇门,接着,舱内人员打开第二扇门取出食物和水及生活用品。两扇门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压力舱的密封性能,保证压力舱内的压力值不受舱外环境的影响。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合理、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交流窗结构示意图。
其中:1、艇身,2、艇底塞,3、发动机,4、水泵,5、手摇泵,6、船头侧推器,7、发电机,8、方向器,9、操纵器,10、探照灯,11、口粮储存箱,12、淡水储存箱,13、属具存放箱,14、二氧化碳吸收剂,15、空气瓶,16、杂物箱,17、压力舱,18、交流窗,19、门Ⅰ,20、吊链,21、门Ⅱ,22、座位,23、入口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发明压力舱救生艇,包括救生艇艇身1,所述艇身1内设有动力装置、操纵系统和必备生活用具,所述艇身1的底部设有艇底塞2,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3、水泵4、手摇泵5、船头侧推器6和发电机7,操纵系统包括设于驾驶室内的方向器8、操纵器9以及探照灯10,必备生活用具包括口粮储存箱11、淡水储存箱12、属具存放箱13、二氧化碳吸收剂14、空气瓶15及杂物箱16,所述救生艇艇身1内设有压力舱17,压力舱17侧壁上设有供压力舱17内外人员交流的交流窗18,交流窗18由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两扇可开启关闭的门构成,其分别为门Ⅰ19和门Ⅱ21,所述压力舱17内设有座位22,所述压力舱17底部设有伸入水中的入口通道23,所述压力舱17的顶部设置有吊链20,通过该吊链20可便于压力舱17的拆装。本发明压力舱救生艇,将压力舱17设置于艇身1内部,且压力舱17底部设有伸入水中的入口通道23,在施救过程中入口通道23与破损船只的平台相连通,遇难人员就可以通过入口通道23进入压力舱17中,压力舱17与艇身1的一体化设计,提高了本发明的安全性能。另外,压力舱17侧壁上设有供压力舱内外人员交流的交流窗18,交流窗18的两扇门设计,提高了压力舱17的密封性能,保证压力舱17内的压力值不受舱外环境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国(南通)玻璃钢有限公司,未经万国(南通)玻璃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02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心随动榻椅
- 下一篇:轻型导轨式交通车辆非同轴式分离式刹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