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80122.2 | 申请日: | 2011-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9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森昌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金霞;王雪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电气装置的冷却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过滤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装置具有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用于通过允许安装至电气装置的热发生器如半导体装置产生的热被发散来冷却电气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器,通过在冷却器的密封壳体内安装翅片而在冷却器中形成通道。该冷却器可操作用以将由热发生器产生的热与冷却剂如通过通道循环的水进行交换,由此冷却该热发生器。
通常,冷却器通过用于循环冷却剂的管或软管连接至散热器和泵。由于用于冷却装置的冷却剂被由制冷回路的组成部件产生的杂质颗粒污染以及由于这种组成部件的壁的损坏,存在冷却器的通道被杂质颗粒堵塞的担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申请公开2007-205694中公开的冷却装置使用一种用于冷却剂的过滤器以防止冷却器中的通道被杂质颗粒堵塞。
在上述公开中所公开的冷却装置形成为整体层状结构,其中,入口侧管连接板、通道扩大板、过滤板、另一通道扩大板、入口侧通道限制板、交替布置的多个通道板和传热板、出口侧通道限制板、另一出口侧通道扩大板以及出口侧管连接板以这种顺序以层状布置的方式设置。每个传热板在其中心处形成带翅片区域,并且在任意两个相邻的传热板的带翅片区域之间形成一个微通道。包含在从入口侧管连接板流入的流体中的杂质颗粒被过滤板捕集。因此,根据上述公开的冷却装置能够防止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带翅片区域之间形成的微通道被杂质颗粒堵塞,由此防止泵的负荷增加以及冷却性能降低并实现热发生器的有效冷却。
被捕集的杂质颗粒因冷却装置的操作而逐渐附着并沉积在过滤板的表面上,阻碍冷却剂流的平稳流动,从而需要周期性地清洁过滤板。然而,在根据上述公开的形成为包括过滤板的多个部件的整体层状结构的冷却装置中,难以为了清洁而将过滤板从层状结构中移除。
该层状结构是通过用任意适当的方式将所述部件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此外,热发生器通过铜焊或钎焊而连接至层状结构中的多个传热板,所以几乎不可能拆卸层状结构中的这些部件。因此,不能够清洁根据上述公开的冷却装置中的过滤器片,所以它不适合长期使用。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便于去除附着至过滤器的杂质颗粒。
发明内容
一种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剂入口、冷却剂出口、其中包括冷却剂通道的冷却器、与冷却剂入口连通的引入管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冷却剂入口与引入管之间的过滤器。
根据结合通过示例示出本发明原理的附图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以所附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来表述被认为具有新颖性的本发明的特征。通过参照目前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以及附图可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冷却装置的过滤器与连接器之间关系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描述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过滤器进行清洁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过滤器与连接器之间关系的放大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5是描述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过滤器进行清洁的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为了方便,以下描述是在将图1的视图作为正视图的情况下进行的。
参照图1,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用1指示。冷却装置1包括冷却器2、入口管3、出口管4、引入管5、输送管6、第一连接器16、第二连接器23、过滤器21、泵7以及散热器8。由热发生器9如包括导热材料的半导体模块所形成的电气装置通过钎焊连接至冷却器2的顶面。
冷却器2包括顶板10、以预定距离与顶板10间隔开的底板11、连接顶板10的外周与底板11的外周的侧板12、翅片13的多个阵列、连接至相应侧板的入口管3和出口管4。顶板10、底板11以及侧板12协作以形成作为冷却器2的部件的壳体,冷却剂流经冷却器2。翅片13的阵列设置为在顶板10与底板11之间延伸,并且冷却剂通道14形成在冷却器2中翅片13的任意两个相邻的阵列中。形成冷却器2的顶板10、底板11、侧板12、翅片13、入口管3以及出口管4由主要包含具有高传热性的铝的金属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80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