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道路交叉口车流控制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79072.6 | 申请日: | 201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2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 发明(设计)人: | 赵显忠;曹红兵;邓遂;朱健;向文芳;国薇;于禾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8G1/08 | 分类号: | G08G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道路 交叉口 车流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实现道路交叉口车流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前通行相位的车流通行至预定时刻时,读取各相位的流量控制指标的当前数值;其中,所述预定时刻离当前通行相位时长终点为固定时间间隔;
第一判断步骤:判断所述流量控制指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如果是,则将符合条件的流量控制指标所在的相位设置为预选相位,进入第二判断步骤;如果否,则延长当前通行相位时长;
第二判断步骤:判断所述预选相位是否为当前通行相位,如果是,则延长当前通行相位时长;如果否,则将所述预选相位设置为当前通行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当前通行相位时长为在当前通行相位时长之上增加时间,各次增加的时间长度为等时间长度或逐次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延长当前通行相位时长之后还包括:判断延长时间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最大次数,如果是,则按照预定相序设置当前通行相位;如果否,则保持当前通行相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延长当前通行相位时长之后还包括:判断当前通行相位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最大时长,如果是,则按照预定相序设置当前通行相位;如果否,则保持当前通行相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述的流量控制指标为复合流量控制指标,包括第一组流量控制指标和第二组流量控制指标,每组的流量控制指标至少为一个,则判断所述流量控制指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第一组流量控制指标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如果是,则设置该流量指标所在的相位为预选相位,并判断第二组流量控制指标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如果否,则延长当前通行相位时长;
如果所述第二组流量控制指标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则将预选相位更新为该流量控制指标所在的相位,并进行预选相位是否为当前通行相位的判断步骤;如果不符合,则进行预选相位是否为当前通行相位的判断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指标包括车辆平均排队长度、车辆数或车辆等候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通行相位车流运行至预设时刻,读取各相位流量控制指标数值之前还包括:检测当前通行相位是否有后续车流,如果是,则延长当前通行相位时长;如果否,则进行读取各相位流量控制指标数值的步骤。
8.一种实现道路交叉口车流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通行时长监测单元、指标数值读取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第二判断单元和通行时长延长单元,其中:
所述通行时长监测单元,用于检测当前通行相位的车流通行是否到达预定时刻,该预定时刻离前通行相位时长终点为固定时间间隔;如果是,则触发指标数值读取单元;如果否,则继续进行通行时长监测;
所述指标数值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各相位的流量控制指标的当前数值,并将该数值传送给第一判断单元;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流量控制指标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如果是,则将符合条件的流量控制指标所在的相位设置为预选相位,并触发第二判断单元;如果否,则触发通行时长延长单元;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预选相位是否为当前通行相位,如果是,则触发通行时长延长单元;如果否,则将所述预选相位设置为当前通行相位,并触发通行时长监测单元;
所述通行时长延长单元,用于延长当前通行相位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通行总时长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通行时长延长单元延长时间后通行总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最大时长或延长总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最大次数,如果是,则按照预定相序设置当前通行相位;如果否,则保持当前通行相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后续车流监测单元,用于所述指标数值读取单元读取各相位流量控制指标数值之前检测当前通行相位是否有后续车流,如果是,则触发通行时长延长单元;如果否,则触发指标数值读取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未经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90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基于管道工厂点云的几何建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