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基因OsHSF01的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8922.0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余舜武;张利达;唐克轩;罗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63;C12N5/10;A01H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马育麟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基因 oshsf01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稻基因OsHSF01的用途。
背景技术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其中有些自然灾害常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如干旱、滞涝和病虫害等。这些环境胁迫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是世界性的,非生物胁迫,尤其是干旱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Boyer JS. 1982. Plant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218: 443-448),可使农作物减产50%-80%。因此植物非生物胁迫生物学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一个重要的育种手段是将各种抗逆基因对农作物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获得抗逆农作物新品种。
为抵抗不良的外界环境的胁迫,植物体细胞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会诱导细胞表达各种应答基因共同来抵御不良环境对植物体的伤害。其中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能够在热胁迫和其它各种胁迫刺激下在细胞中快速积累。热激蛋白不仅在胁迫造成的损伤保护中扮演关键角色,而且也在信号传递链、在肽链折叠或解折叠变化中发挥作用。热激转录因子(heat stress transcription factors, HSF)是一类转录因子,通过结合热胁迫诱导基因启动子中的热胁迫因子(heat stress element, HSE)来调节热激蛋白等基因的表达,帮助植物在胁迫环境下生存下来。从已经研究的HSF基因情况来看,这些基因的超表达能够提高植物的耐热性,部分基因与其它非生物逆境也有关系。人们通过全基因组数据的挖掘,发现该基因家族在水稻中有25个成员,划分为3个亚族,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Guo JK. et al. Genome-wide analysis of 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ies in rice and Arabidopsis. J. Genet. Genomics 35 (2008) 105?118)。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基因家族中部分成员Hsfs也对一些非热激蛋白的转录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调控某些生化途径的关键酶的合成,帮助排解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毒性,以及调控一些特定分子伴侣基因的表达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物胁迫反应中的反应。故深度挖掘HSF基因,能够寻找既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又能改善植物生长的基因,将对培育高产稳产的植物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发现新的水稻基因OsHSF01及其核酸序列,以拓展当前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可应用于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的基因,获得新型转基因抗旱植物品种。
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基因OsHSF01在制备转基因抗旱植物品种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a)其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
(b)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为至少与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90%同源性且具有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a)水稻基因OsHSF01由如SEQ ID NO.1所示核酸序列编码生成。
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上述核酸序列的重组载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核酸序列为如SEQ ID NO.1所示。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含有上述重组载体的转化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化体为植物细胞或生物体,所述生物体为转基因抗旱植物,为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烟草、大豆、高粱、棉花、麻类、花生、油菜、芝麻、甘蔗、或甜菜中之一,其中优选为水稻。
本发明所述水稻基因OsHSF01,具有在抗渗透胁迫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可将本发明所述基因与任何逆境诱导启动子结合后导入合适的表达载体并转化植物宿主,能够明显降低在干旱土地上种植的各种农作物在生物产量上的损失。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8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