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可靠的直流到交流转换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8434.X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7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欧余斯;李新富;郭华为;宋元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7 | 分类号: | H02M7/537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可靠 直流 交流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到交流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交流转换直流稳压电源,已是较为成熟的技术,而由直接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逆变器,起步较晚,早期设计主要使用低频变压器,但体积大而笨重,效率也低。
如今已有将光电直流源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方法,但存在效率低、输入端子上容易出现高频电压的问题,专利200510079923.1是将直流电压源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方法,其实现了直流转换交流的功能,并避免了输入端子上出现的高频电压(EMV问题小),同时实现了高效率的转换。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直流转换交流的电路,并且也能克服输入端子上出现的高频电压,达到高效率转换的功能,即为本案发明人所欲解决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的电路,实现直流转换为交流的高效率转换功能,并避免了输入端子上出现高频电压,且使输出电流共模成分小。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六个开关器件、两个二极管、两个电感;
所述六个开关器件中的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五开关器件、第六开关器件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第一开关器件、第三开关器件、第五开关器件相串联且连接于电容两端;
第二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第六开关器件相串联且连接于电容两端;
所述两个二极管中的第七二极管负极连接于第三开关器件的集电极,正极连接于第四开关器件的发射极;
所述两个二极管中的第八二极管负极连接于第四开关器件的集电极,正极连接于第三开关器件的发射极;
所述两个电感中的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四开关器件的集电极、第八二极管负极;
所述两个电感中的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开关器件的集电极、第七二极管负极;
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及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于市电或交流负载。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所述第二开关器件、所述第五开关器件及所述第六开关器件是选用对称的开关管。
所述的第三开关器件、第四开关器件为以50Hz的输出频率被触发的开关器件。
所述的第一开关器件、第二开关器件、第五开关器件及第六开关器件为以一个KHz范围内的脉冲信号和50Hz的信号触发的开关器件。
所述的一个KHz的脉冲信号为16KHZ的脉冲信号。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现了直流转换为交流的高效率转换功能,并避免了输入端子上出现高频电压,且输出电流共模成分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路在正半波期间,第二开关器件S2、第五开关器件S5同步地被触发开通时的电流回路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路在正半波期间,第二开关器件S2、第五开关器件S5同步地被触发关断时的电流回路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路在负半波期间,第一开关器件S1、第六开关器件S6同步地被触发开通时的电流回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述,所述的直流到交流转换电路包括:六个开关器件S1-S6、两个二极管D7-D8、两个电感L1-L2;其中第一开关器件S1、第二开关器件S2、第五开关器件S5、第六开关器件S6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第三开关器件S3、第四开关器件S4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第一开关器件S1、第三开关器件S3、第五开关器件S5相串联且连接于电容C1两端,第二开关器件S2、第四开关器件S4、第六开关器件S6相串联且连接于电容两端C1;第七二极管D7负极连接于第三开关器件S3的集电极,正极连接于第四开关器件S4的发射极;第八二极管D8负极连接于第四开关器件S4的集电极,正极连接于第三开关器件S3的发射极;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四开关器件S4的集电极及第八二极管D8负极;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开关器件S3的集电极及第七二极管D7负极,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及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于市电或交流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84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