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77977.X | 申请日: | 201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8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呈;陈东钦;唐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11;C12N15/63;C12N1/21;C12N5/10;C12N7/01;C12N15/82;A01H5/00;C12R1/9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 地址: | 1000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叶绿素 合成 相关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过程,它为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植物干物质的90%-95%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光合作用主要在植物叶片的叶绿体中进行,需要一系列的色素和蛋白复合体的参与。叶绿素是吸收光能的主要色素,叶绿素的减少或缺失将使叶片颜色变浅,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和功能。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人们分离克隆了催化叶绿素合成的各种酶及其基因。然而,叶绿素的合成受到体内和环境因子的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又是受核基因和(或)质体基因的控制,因此,叶绿素的合成和降解存在复杂的调控网络。分离和克隆关键或重要的调控因子,对揭示叶绿素的代谢,通过人工改造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叶绿素合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
本发明所提供的蛋白,来源于拟南芥,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
a)由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
所述编码基因为如下1)或2)或3)所示:
1)其核苷酸序列是SEQ ID NO:2所示DNA分子;
2)在严格条件下与1)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所述蛋白的DNA分子;
3)与1)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编码所述蛋白的DNA分子。
为了使上述(a)中的蛋白便于纯化,可在由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标签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79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