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钨/钴系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77326.0 | 申请日: | 201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2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肖代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1/08 | 分类号: | C22C1/08;C22C1/04;C22C29/08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 多孔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粉末冶金的碳化钨/钴系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材料由于兼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化工医药、能源及冶金等众多工业领域中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普通的多孔材料包括铁基、铜基、青铜基、镍基、钛基及不锈钢基等,这些金属多孔材料在化工、石油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液体、气体的过滤效果显著,但其最大缺点是耐腐蚀性能相对较差,且不耐高温,而且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造孔剂,难于控制孔隙的数量及尺寸。
硬质合金作为特殊的金属材料具备耐腐蚀、耐高温的特性,被广泛用作刀具、刃具,在矿山、石油钻探、机械制造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孙明君提出了一种制备硬质合金多孔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先制取所需的硬质合金颗粒,然后将这些硬质合金颗粒进行适当处理和固结(孙明君,硬质合金多孔材料的制备,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7,25(2):14-17)。但这种方法所制备的多孔硬质合金工艺较为复杂,需要添加造孔剂,孔隙不均匀,孔道不可控制、孔壁不光滑,而且所采用的原料为WC粉与钴粉,导致生产成本明显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制造出具有贯通孔多、孔道可控制、孔壁光滑特点的碳化钨/钴系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提供的碳化钨/钴系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先按照一定的配比称取原料粉末,将备料混合均匀,然后干燥粉末,干燥后的粉末通过氢气还原,获得碳化钨/钴复合粉,复合粉然后进行造粒,造粒后的复合粉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生坯,将生坯经过脱脂后放入高温低压烧结炉中进行烧结,随炉冷却后得到所需要的碳化钨/钴系多孔材料,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料、混合并干燥
按照合金成分比例,选取氧化钨粉、氧化钴粉、碳粉进行配料,混合均匀,然后干燥混合料;
第二步:氢气还原
将球磨并干燥后的混合料在氢气炉中还原处理,获得碳化钨/钴复合粉,还原温度为800~1100℃,还原时间为3~10小时;
第三步:造粒
氢气还原后的复合粉中掺入汽油石蜡溶液并造粒,造粒后的复合粉干燥处理;
第四步:压坯
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造粒复合粉在室温下模压成型坯料,压制压力为200~400MPa;
第五步:脱脂
将第四步所得坯料在氢气炉中脱脂,脱脂温度为350~420℃;
第六步:高温低压烧结
高温低压烧结在真空低压烧结炉中进行,高温阶段的烧结温度为1300~1500℃,烧结压力为1~5MPa,烧结时间为1~6h。
上述第一步中所述的混合采用球磨法,球磨的转速为150~650转/分钟,球磨介质为酒精或丙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碳化钨/钴系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不改变传统的粉末冶金烧结制备多孔材料设备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氧化钨粉、氧化钴粉及碳粉为原料,不掺入造孔剂,直接通过原料球磨混合、氢气还原、压坯脱脂、高温低压烧结等工艺,制备出具有贯通孔多、孔道可控制、孔壁光滑等优点的碳化钨/钴系粉末冶金多孔材料。所制备的多孔材料的孔隙度达到40%以上。用该工艺制备的碳化钨/钴系多孔材料可用于制造过滤、分离、导流、限流等原件,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特点,实施例采用属于不同成分的碳化钨/钴系合金进行测试。结合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称取氧化钨粉、氧化钴粉及碳粉,按照实验合金成份为WC-10Co进行配料。混合料在球磨机上以350转/分钟进行球磨,球磨介质采用酒精进行湿混,球磨后的混合料干燥处理;干燥后的粉末在1100℃氢气还原3h;还原后所得到的WC-10Co复合粉掺入汽油石蜡溶液进行造粒,并干燥;然后把造粒后的复合粉在300MPa的压力下模压成压坯。压坯在氢气炉中于380℃脱脂处理。脱脂后压坯在高温低压烧结炉中烧结,烧结温度为1400℃烧结3h,烧结压力为5MPa。所制备的d25mm×3mm的WC-10Co多孔材料的孔隙度为45%,平均孔径为1.9um。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73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