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灯封口机分导丝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6334.3 | 申请日: | 201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9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宣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永昌玻璃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40 | 分类号: | H01J9/4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江助菊 |
地址: | 31125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灯 封口机 分导丝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灯封口机的分导丝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节能灯生产制造过程中,在封口工序阶段通过封口机高温热封后,待完全冷却后再由人工“剥”丝,最后高温切除排气管余料;在这期间灯管口与芯柱喇叭口和排气管需要经过从高温到冷却再到高温,前后温差幅度在600℃~1000℃左右,由于高温冷却后的玻璃内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物理性质改变,使玻璃材质的管口变脆、易碎。而国内外现有造灯工艺中要求排气管割断后殘留的排气管长度大约是2~3mm,所以不论采用何种挡火方式都无法完全消除封口炸或喇叭炸,造成成品率低下,浪费资源;这种传统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设备需耗费大量人力和工时,需要多次装卡,产品的一致性不好,不利于产业优化;另外二次预热加温,浪费能源,增加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ZL20092011333.4提出了一种导丝分开机构,该导丝分开机构包括分导丝机构、挑丝机构,该结构结构复杂,控制过程繁琐,在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效果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节能灯封口机导丝分开的问题,提供一种控制原理简单,操作可靠的分导丝机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灯封口机分导丝机构,包括与所在工位工位头上工件芯柱配合、沿芯柱轴向相对往复运动的分导丝块,所述的分导丝块设有与芯柱相配合的轴孔,分导丝块与工件芯柱配合端设有与轴孔同心的圆锥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驱动分导丝块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连接分导丝块、滑动设置于固定座内的驱动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驱动杆往复运动的第一凸轮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导丝块包括轴向均分的两块构成夹持口及驱动夹持口夹紧、松口的第二驱动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夹持口包括驱动夹持口的夹持臂和定位夹持臂的定位架,所述的夹持臂包括铰接于定位架上相互配合的从动臂与主动臂,所述的主动臂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主动臂与从动臂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咬合齿。上述的第二驱动机构为与主动臂连接的液压杆、气压杆或电磁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导丝块包括轴向均分的两块构成夹持口,所述的夹持口包括驱动夹持口的夹持臂和定位夹持臂的定位架,所述的夹持臂包括铰接于定位架上相互配合的从动臂与主动臂,所述的主动臂与从动臂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咬合齿;所述的驱动杆包括中空的外杆、转动设置于外杆内的内杆、驱动内杆转动的第二凸轮装置,定位架固定于外杆,内杆穿过定位架驱动主动臂动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内杆上设有一转动头,转动头与主动臂之间铰接有一连杆,所述的连杆与主动臂构成杠杆装置,驱动夹持口夹紧、松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带有锥面的分导丝块与芯柱相对运动,从而达到分丝的效果,简化了分丝结构,减少分丝工艺,有助于提供整机的运行速度,本发明分丝可靠,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调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夹持口的俯视图。
图3是2夹持口夹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案例1:
分导丝机构包括与所在工位的工位头上工件芯柱配合、沿芯柱轴向相对往复运动的分导丝块1,分导丝块1与芯柱8同心,分导丝块1设有与芯柱相配合的轴孔2,分导丝块1与工件芯柱配合端设有与轴孔2同心的圆锥面3。还包括驱动分导丝块1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11,连接分导丝块1、滑动设置于固定座11内的驱动杆4,驱动装置动力源可以是液压、气压或电磁铁或者是第一凸轮装置。本实施案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驱动杆4往复运动的第一凸轮装置(图中为画出),第一凸轮装置驱动驱动杆4带动分导丝块1与所在工位工位头配合上下往复运动。分导丝块1向上运动,轴孔2与芯柱8配合,通过圆锥面3将芯柱上的导丝81分开剥离并成一定角度,达到分丝的目的。
参见图1-2,实施案例2,
除具备实施案例1的技术方案,分导丝块1包括轴向均分轴孔2的两块构成夹持口12及驱动夹持口12夹紧、松口的第二驱动装置。便于夹持芯柱8定位,防止轴孔2与芯柱8误撞,损坏芯柱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永昌玻璃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永昌玻璃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6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由印刷品的鳞状流形成堆垛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跨骑型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