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5942.2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金强;杨刚;何小涛;方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44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钢渣 花岗石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钢渣是炼钢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钢厂堆积如山难以利用,会造成占用宝贵土地,反复倒拨污染环境,土壤碱化等严重后果,是摆在各大钢厂面前亟需开发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钢渣资源化开发利用是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杜绝二次污染的重要措施。
通常来说花岗岩(Granite)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硬度高、耐磨损,一般用作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以及露天雕刻材料。
利用钢渣粉和钢渣骨料制备钢渣大理石已有研究,并形成了ZL 200410016152《钢渣大理石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其主要由不饱和树脂、钢渣粉、钢渣骨料、石粉组成,树脂是该大理石的粘结剂,其优点是性能稳定,色泽纯正,硬度高。属于聚酯型人造大理石。
水泥型人造大理石是以水泥作为粘结剂,砂为细骨料,碎大理石、花岗石、工业废渣等为粗骨料,经配料、搅拌、成型、加压蒸养、磨光、抛光而制成,俗称水磨石。
以上两种人造大理石具有以下缺点:
1)聚酯型人造大理石包括利用钢渣制作的聚酯型大理石,具有不耐候性的缺点,
长期暴露在室外容易发黄变色等问题。不适宜用于室外装饰和地面工程。
2)水泥型人造大理石表面硬度低、不耐刻划、强度低是其难以解决的软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表面耐磨性、高抗折强度、低放射性的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提高钢渣综合利用水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其原料组分包括水泥、钢渣粗砂、钢渣细砂、钢渣超细砂、减水剂和水,其中,水泥、钢渣粗砂、钢渣细砂、钢渣超细砂和减水剂的重量配比如下:
所述水与水泥的重量比为0.20-0.35∶1;
所述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的干态抗压强度130MPa以上,磨损度<5×10-3g/cm2。
较佳的,所述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的干态抗压强度为130-150MPa,磨损度为(3×10-3-4×10-3)g/cm2。
较佳的,所述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的干态抗折强度为30-35MPa。
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普通硅酸盐水泥选自强度等级为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述钢渣粗砂的粒径为3-5mm。
所述钢渣细砂的粒径为0.3-2mm。
所述钢渣超细砂的粒径小于0.3mm。
所述减水剂选自萘系或聚羧酸系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如上海唯尔实冶建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FDN-2或FDN-5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如卡尔迪克(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提供的MS减水剂。
所述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可以是水泥基钢渣花岗石,也可以是水泥基钢渣花岗板。
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原料组分按设计配比计量后搅拌均匀,将搅拌好的物料均匀摊铺在模具里;
2)将装有物料的模具推入抽真空设备中抽真空,并进行振动加压成型;其中,加压的压力为100-200KN,加压时间为60-120秒;
3)将成型后的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取出;进行养护3-7天;经机器校平、磨光后,得到水泥基钢渣花岗石制品。
较佳的,步骤2)中,真空抽至真空度为0.5MPa以下。
较佳的,步骤2)中,所述振动的振动力为100-125KN、振动频率为725-1450次/分。
上述制备方法中,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具,得到所需的水泥基钢渣花岗石、水泥基钢渣花岗板等制品。
本发明针对人造大理石目前存在的耐候性差、表面硬度低、不耐刻划、强度低等缺陷,以水泥作为胶凝材,以大颗粒钢渣作为硬质骨料,细钢渣砂作为填充料,超细钢渣砂作为活性辅助材料,采用真空振动强压(100-200KN)成型工艺,得到一种具有高表面耐磨性、高抗折强度、低放射性的环保型水泥基人造花岗石。本发明大幅度改善了水泥型人造大理石的表面耐磨性和力学性能,同时克服了聚酯型钢渣人造大理石耐候性差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钢渣固体废弃物的附加值。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