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苜蓿分层分形收获机及其收获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75826.0 | 申请日: | 2011-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5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成;高东明;王光辉;高扬;袁洪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A01D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苜蓿 分层 收获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苜蓿分层分形收获机及其收获方法。
背景技术
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00cm。苜蓿全株叶片约占全鲜草重量的45%-55%,开花期叶片的营养最丰富,粗蛋白含量占总植株的75%左右,适时收获,减少晾晒和运输过程中的叶片损失,防止腐败变质,是提高草产品营养成分的重要措施。
苜蓿收获时,苜蓿鲜草含水量约为75%,现有的苜蓿收获方法有:1、苜蓿经割草机或割草压扁机收获后通过在田间晾晒,使其达到后续加工所需的含水率要求。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收获时间受天气影响较大,无法保证适时收获,尤其第一茬的收获季节正值降雨集中季节,受雨淋和温度影响,容易引起腐败变质;在翻草、搬运过程中叶柄、花序及叶受压易碎,容易掉落,损失量大;晾晒过程中氧化作用加剧,胡萝卜素损失加剧,养分损失较大。2、苜蓿刈割后直接运送到工厂进行工厂化脱水干燥,该方法特点是干燥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高,缺点是所需设备昂贵,并消耗大量能源,草产品芳香味差。3、刈割后将苜蓿茎叶内的含水量晾晒至40%-60%,然后切碎进行青贮。该方法晾晒时间短,营养成分保存较好,但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强,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所形成的苜蓿草产品也无法作为商品流通。
就苜蓿营养价值而言,其不仅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的优质饲草,还是人类很好的食疗保健品,经深加工后可得到苜蓿叶蛋白粉或汁液饮料。然而目前我国的苜蓿的用途主要是作为动物饲草使用,很少用于人类食品加工。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对苜蓿收获方式是整株直接收获,无法单独得到营养价值较高的叶片、花序部分,无法为后续的食品加工提供合乎要求的原材料。此外,苜蓿收割后营养物质的损失随着干燥时间延长而增加,现有的割草调制机,是通过折弯、压裂、击打等措施破坏苜蓿茎杆及其表面结构,促进苜蓿内部水分的散失。这种调制方法不可避免产生损失花叶的现象,而且对作业机具的要求较高。所有这些都严重限制了苜蓿的深加工渠道,制约着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
因此,如何保证对苜蓿进行机械化高效、低耗、适时收获,并为后续的精深加工提供优质的初级草产品,是苜蓿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苜蓿分层分形收获机。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苜蓿分层分形收获的方法,实现苜蓿茎杆和花叶分离收获,且收获过程不受天气影响、能够减少收储过程中的花和叶损失。
一种苜蓿分层分形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机架30后端与自走式底盘50的吊耳连接,机架液压杆71两端分别连接在自走式底盘50和机架30上,机架液压杆71共两个并分别安装在机架30的两侧;上输送器40两端分别与储料箱60和上割台10相连;下割台31固定在机架30的底部;调制器32左右两端通过轴固定在下割台后上方的机架30上;弧形挡板34以调制器轴为圆心安装在调制器32上方;集条器33固定在调制器32后方的机架30上;脱叶器20安装在机架30的前端,脱叶器20上方设有叶片输送器28,叶片输送器28的一端设在脱叶器20上方并通过管道连接另一端位于储料箱60内的风机29;上割台液压杆70共两个,其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割台10的下托板15和机架30前端;上割台10位于脱叶器20的前上方;两个分草器11固定于上割台10的两侧板14前部;上切割器13安装在上割台10底部;拨草器12安装在上切割器13的上方并通过轴连接在上割台10的侧板14上;螺旋输送器16通过其中心轴安装在上割台10后上方的侧板14上,并可以绕其轴横向转动;后托板19的一侧开口,底部与下托板15后边缘连接,两侧与侧板14的后边缘连接;纵向输送器17的一端固定在螺旋输送器16后方的后托板19上而另一端连接在储料箱60上的转轴18上。
所述叶片输送器28为气力式输送器。
所述上输送器40由一个横向的螺旋输送器和一个纵向的输送通道组成,输送通道内安装机械式输送机构或气力式输送系统。
所述下割台31为往复式切割器或旋转式切割器。
所述脱叶器20由一个以上脱叶单元80组成,每个脱叶单元80都安装在机架30前端,脱叶单元80之间的横向间距根据苜蓿种植方式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布线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嵌入式燃料电池传感器的板互连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