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镓钼共掺杂铟锡氧化物陶瓷靶、透明导电薄膜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5427.4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1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何军辉;刘振华;刘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08 | 分类号: | C23C14/08;C23C14/28;C23C14/34;C04B35/01;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镓钼共 掺杂 氧化物 陶瓷 透明 导电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溅射靶材,以及由此靶形成的可广泛应用于触摸屏液晶显示屏、电致发光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薄膜晶体管、有机和无机半导体激光器、隔热节能玻璃等技术领域的高性能透明导电膜和它们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TCO)薄膜是指对可见光(波长λ=380-780nm)的光透过率高(>80%)、电阻值(<1×10-3Ω·cm)的一类氧化物薄膜材料。目前,对于透明导电薄膜,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是掺锡(Sn)的氧化铟(In2O3)薄膜(Indium Tin Oxide:ITO),由于ITO薄膜具有可见光区透射率高、红外光反射较强、电阻率低、与玻璃的附着力较强、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其制作工艺与制作设备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分辨率与大尺寸平面显示及太阳能电池中的TCO薄膜材料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但是ITO膜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存在,例如ITO材料的成本高昂,其中的主组成原料稀有铟金属,地壳中存量有限;ITO膜层结构比较单一,使得制成的膜层透过率较低,致使在光学级器件的应用中有制约性;ITO导电膜在还原气氛及相对高湿度空气环境下不稳定,无法满足这些领域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镓钼共掺杂铟锡氧化物(InSnGaMo)陶瓷靶及其制备方法和镓钼共掺杂铟锡氧化物(InSnGaMo)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可重复性高、生产成本降低,制得的镓钼共掺杂铟锡氧化物(InSnGaMo)透明导电薄膜电阻率极低、热稳定性高、在空气中电学性能稳定、化学稳定性高且弱酸易刻蚀。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镓钼共掺杂铟锡氧化物陶瓷靶,其特征是将In2O3、SnO2、Ga2O3、MoO3粉体和无水乙醇混合,经球磨、预合成、再球磨、造粒、成型、烧结、退火,制得镓钼共掺杂铟锡氧化物陶瓷靶,组成该陶瓷靶的金属氧化物包含一种或多种选择自Ga2.4In5.6Sn2O16、In2(MoO4)3或SnMo2O5立方体结构相的化合物;所述的镓钼共掺杂铟锡氧化物陶瓷靶相对密度为91-95%,电阻率最低为7.52×10-4Ω·cm,最大晶粒尺寸为3.2μm。
上述镓钼共掺杂铟锡氧化物(InSnGaMo)陶瓷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重量比2∶3的In2O3、SnO2、Ga2O3、MoO3粉体和无水乙醇置于球磨机上湿磨10-14h,然后采用常压、空气烧结方式在580-630℃预合成9-11h,预合成后再次充分球磨23-25h,料浆喷雾干燥造粒,得到平均粒径43-47μm的靶材原料;采用粉末压片机在4-85Mpa的压力进行成型,压成坯体,将坯体在600℃、1100℃分别恒温2-4h,烧结18-22h,烧结时保持烧结温度为1300-1350℃,然后随炉冷却,制得镓钼共掺杂铟锡氧化物陶瓷靶;所述的In2O3、SnO2、Ga2O3和MoO3的重量比70-86∶0.1-15∶0.1-15∶0.1-10,所述的In2O3、SnO2、Ga2O3、MoO3粉体的平均粒径均为0.05-50μm。
所述的In2O3、SnO2、Ga2O3、MoO3粉体的纯度均大于或等于99.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4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