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动轴承内孔倒角检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4128.9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3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俞学人;骆永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5/24 | 分类号: | G01B5/2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动轴承 倒角 检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动轴承内孔倒角检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为外商大批量半精加工滚动轴承内外圈时,遇到了内孔倒角的检测问题。以LA6201型轴承内圈为例,要求工件内孔两端均有R2的圆角。该倒角工序在单能机流水线上由轴承内圈自动倒角机来完成,节拍约2.5秒/只,工艺已经成熟。但在实际生产时会产生漏倒角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车刀崩裂未及时发现更换和上料机构误动作使之工件偶然跳过等。这些情况虽然不多,但却严重影响质量信誉,甚至造成外商巨额索赔。为保证质量,实际生产中只得采取人工用肉眼逐只检测,不但效率很低,与流水线生产极不协调,而且还是要出现漏检。此问题一度成为该产品的制约因素,影响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滚动轴承内孔倒角检测器。本发明一方面大大简化了检测机构,另一方面能实现在线连续检测,丝毫不影响流水线的节拍。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滚动轴承内孔倒角检测器,安装在经过半精加工工序后的流水线输送装置上,所述的流水线输送装置的流道内设置有一个向左倾斜的第一弯道和一个向右倾斜的第二弯道;所述的第一弯道左侧处的流水线输送装置上安装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架设有第一锥顶可调螺钉;第二弯道右侧处的流水线输送装置上安装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上架设有第二锥顶可调螺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根据量棒的工作原理,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滚动轴承内孔倒角检测器,该检测器一方面大大简化了检测机构,另一方面能实现在线连续检测,丝毫不影响流水线的节拍。为可靠起见,同一零件还可设置多处检测,以免漏检。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具有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滚动轴承内孔倒角检测器,安装在经过半精加工工序后的流水线输送装置1上,所述的流水线输送装置1的流道8内设置有一个向左倾斜的第一弯道2和一个向右倾斜的第二弯道3;所述的第一弯道2左侧处的流水线输送装置1上安装有第一支杆4,第一支杆4上架设有第一锥顶可调螺钉5;第二弯道3右侧处的流水线输送装置1上安装有第二支杆6,第二支杆6上架设有第二锥顶可调螺钉7。第一锥顶可调螺钉5和第二锥顶可调螺钉7为轴向等厚的厚壁圆筒,其尖端能伸入流道8起量棒的作用。根据其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调试成允许倒角后(材料较少)的工件通过,而不允许未经倒角(材料较多)的工件通过。检测原理如下:从倒角机出来的工件9(轴承外圈)利用自重流经第一弯道2时,在流道8导轨的约束下慢慢转向,若工件9左端面已倒角,第一锥顶可调螺钉5的尖顶得以进入工件9的左侧内孔内,即工件9能通过第一锥顶可调螺钉5;当工件9左侧内孔材料较多时(左侧未倒角),工件9便无法通过第一锥顶可调螺钉5,就需要去除足够多的材料后,才能通过第一锥顶可调螺钉5。同理,在经过第二弯道3时,若工件9右端面已倒角,第二锥顶可调螺钉7的尖顶得以进入工件9的右侧内孔内,就能通过第二锥顶可调螺钉7;当工件9内孔右侧材料较多时(右侧未倒角),便无法通过第二锥顶可调螺钉7,就需要去除足够多的材料后,才能通过第二锥顶可调螺钉7。这样一方面大大简化检测机构,另一方面能实现在线连续检测,丝毫不影响流水线的节拍。为可靠起见,同一零件还可设置多处检测,以免漏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4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核酸酶柔管水平侧钻油藏改造装置
- 下一篇:一种摩擦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