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石炉烟气高温除尘及蒸汽和煤气回收系统及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73958.X | 申请日: | 2011-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3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2 | 代理人: | 常明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石 烟气 高温 除尘 蒸汽 煤气 回收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温除尘及蒸汽回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电石炉烟气高温除尘及蒸汽和煤气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石企业均被要求采用大容量的全密闭电石炉工艺,而电石炉烟气除尘通常为湿法除尘和干法除尘两种。
湿法除尘工艺较成熟,因能源消耗大、运行维护费用较高等因素,而逐步被淘汰。
干法除尘技术主要有:采用燃烧法回收蒸汽后除尘,或采用未燃烧法除尘后再回收煤气。电石企业最需要后者,即回收煤气作燃料生产石灰供电石生产等用。干法除尘和煤气回收技术通常采用水冷烟道和空冷器进行二次冷却,而后进行袋式除尘,由于受到“烟气温度和焦油等问题”的困扰,袋式除尘效果始终不理想、问题多多,影响了向气烧窑提供稳定洁净的气源,导致煤气经常被迫放空烧掉。由于气烧石灰窑无法正常生产,电石炉生产用石灰原料不得不从欧美等国进口,由此在产生环境污染的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
有鉴于此,寻求一种电石炉烟气高温除尘及蒸汽和煤气回收系统及其方法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电石炉烟气高温除尘及蒸汽和煤气回收系统及其方法,它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困难,采用耐400℃以上的高温除尘器,取消空冷器,以此解决上述袋式除尘器因烟气温度和焦油等因素引起的滤袋烧损或糊袋问题,提高除尘效率,实现向气烧窑提供稳定洁净的煤气源;设置余热锅炉时,还可回收蒸汽,用于生活采暖等。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电石炉烟气高温除尘及蒸汽和煤气回收系统,包括电石炉、水冷烟道、蒸发冷却塔、高温袋式除尘器、余热锅炉、放散烟囱以及煤气冷却塔;
所述电石炉通过水冷烟道连接蒸发冷却塔,蒸发冷却塔连接高温袋式除尘器底部,高温袋式除尘器上部连接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分别连接放散烟囱底部及煤气冷却塔底部。
所述电石炉烟气高温除尘及蒸汽和煤气回收系统还包括风机,设置在余热锅炉之后到放散烟囱或煤气冷却塔之间的管道上。
所述高温袋式除尘器有两台或多台,在高温风机至余热锅炉之间并列连接。
所述余热锅炉上设有旁支管。
所述旁支管上设有一切换阀。
所述高温袋式除尘器至余热锅炉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切换阀。
所述余热锅炉至放散烟囱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一切换阀。
所述煤气冷却塔顶部的排气管道上设有一切换阀。
一种电石炉烟气高温除尘及蒸汽和煤气回收方法,电石炉在生产时产生600℃~1000℃的高温含尘烟气,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水冷烟道将烟气温度降至500℃或由蒸发冷却塔将电石炉烟气温度冷却并控制在500℃左右;
(2)经降温后的烟气进入高温袋式除尘器净化;
(3)净化后的净煤气通过余热锅炉进行蒸汽回收;
(4)由风机将煤气加压并通过切换阀送到煤气冷却塔冷却后送用户使用,或通过切换阀送到放散烟囱点火放空。
所述步骤(2)中高温袋式除尘器进口设置高温风机以使除尘器和余热锅炉保持正压形式。
本发明提出的电石炉烟气高温除尘及蒸汽和煤气回收工艺系统主要由:电石炉、水冷烟道、蒸发冷却塔、高温风机、高温袋式除尘器、切换阀、余热锅炉、风机、放散烟囱、煤气冷却塔及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设置水冷烟道或采用蒸发冷却塔(此时水冷烟道仅为连接电石炉的接口用),将电石炉烟气温度冷却并控制在500℃左右,含尘气体通过高温袋式除尘器净化,高温袋式除尘器进口可设置高温风机,在高温袋式除尘器出口可设置余热锅炉进行蒸汽回收,余热锅炉出口连接风机,风机出口连接煤气冷却塔和放散烟囱用于煤气回收或放散。在余热锅炉处设置旁通烟道,用于不回收蒸汽或锅炉保养和故障检修时的工艺生产需要。另外,根据工艺系统配置,还可灵活运用蒸发冷却塔、高温风机、余热锅炉,以使系统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本发明除尘效率高(颗粒物排放浓度稳定在20mg/标m3以下),除尘器没有滤袋烧损或糊袋现象,没有空冷器的运行维护和能耗,能同时回收蒸汽和煤气,锅炉保养和故障检修以及高温袋式除尘器多台并联和离线检修等均不影响电石炉的正常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39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